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

时间:2021-02-25 19:22:2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

  《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一部由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所创作的剧情片,电影采用了精巧的叙事结构,为我们讲述了兄妹间的脉脉温情,而其中的民族风格又是电影本身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欢迎参考~

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

  篇一: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

  近期偶尔对照着某电影排行榜补看电影,据说都是评分很高口碑很好的。有的耐着性子看完,有的觉得不过如此,有的觉得不乏动人之处,有的觉得确实不错。想来,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吧。近期补写的任务较重,有的或因时过境迁,或因感想肤浅,不免敷衍。而这部《小鞋子》,看时便感动,心疼。时不时想起来,仍是不吐不快吧。或者说,想介绍给友人一观,即使您看过并不感冒。

  先说影片的产地,伊朗。对我来说,是个不怎么熟悉的国家,中东的伊斯兰国家。更直白地说,在我的世界里,除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便是中国这个蒸蒸日上的发展中大国,除此以外,似乎便都是第三世界国家了,要么如朝鲜般做困兽斗,要么如非洲般国民食不果腹。遗憾的是,我真为国内的影人脸红。看看我们平素眼里的弱小国家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看看印度电影中的民族特色,看看这部伊朗电影中的真情,再想想我们的影视作品。我本浅薄无知,能够想到的,除了丰乳肥臀黄金甲,除了帅哥靓妹咖啡馆,满眼的蒙太奇,似真似幻以外,入我心令我回想的影片,实在与我们的泱泱大国身份不成比例。每每丑恶的民族自尊心作祟,看到这些所谓的小国的优秀作品,我便想恨铁不成钢般地高谈阔论。我们都需要反思,需要努力。

  影片开头,给我的感觉是老得掉渣的老电影,或者说,真实得令习惯了虚伪的我们看起来反而不真实。感动我的,有爸爸的虔诚信仰,有妈妈的坚强,有哥哥的眼泪,有妹妹的聪灵,有许多许多。令我心疼的,有他们看起来物质匮乏的.生活,有屋漏偏逢连阴雨的事故,有哥哥傻呵呵一再翻找鞋子的不甘,有哥哥没能拿到铜牌而拿到了金牌的愧疚,有妹妹追赶掉进水沟的鞋子时的焦急,有兄妹偷偷在本子上商量计策的狡黠,有兄妹在水池边刷鞋子时吹出漫天泡泡的童趣,有兄妹看到穿妹妹旧鞋子的小女孩失明爸爸时黯然离开的同情心,有妈妈煮汤送给更困难邻居的助人精神,有爸爸自行车里若隐若现的那双新鞋子带给我们的希望,有好多好多。整部影片,牵动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稍夸张地说,我觉得我的心都快揉碎了化掉了。或许真应了那句,语言很苍白。明明觉得很好的电影,此时推介,却不知该写些什么。江郎才尽。

  真善美,是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与享受的东西,对国家亦然。这可能也是艺术无国界得以存在的前提之一。同样,美的东西是不问出身的。其实这个命题本身便有问题,因为其隐含的前提是,我们先入为主地以为,美的创造者是分了三六九等的,因了艺术本身以外的标准。再具体一点说是,只有强大的国家才可以产生伟大的作品。我们可以用GDP衡量一国的经济总量,但能因此像电视上那样幸福吗?我们可以用丰衣足食衡量生存的无忧,但能因此生活得有品质吗?我们可以用数量多来判断文艺的繁荣,但能因此一定由量变上升到质变吗?这通反问是很没有道理的,逻辑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无非是想说,我们诚不宜妄自菲薄,但也不宜目空一切。我们需要大干快上,但也需要脚踏实地。

  有幸遇到触动人心的东西,发发牢骚,也算是填补生命的一种可选方式吧。

  篇二: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

  伊朗电影《天堂的小孩》又名《小鞋子》,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与一双小鞋子的故事。

  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于是兄妹仅有的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或者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躲避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试图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父亲却意外受伤,治病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时,苦苦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因为比赛季军的奖品中有一双鞋子。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后来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时,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经彻底地磨烂了,阿里把打满水疱的脚泡在院内的池中,散出一阵阵淡红色,一群鱼向他游来。

  整部作品情节饱满、画面干净、演技自然,让人不知不觉被其吸引,不知不觉与剧中人物同悲共喜。还有片中随处洋溢着的浓浓的异域风情也让我们备感新鲜,仿佛眼睛的盛宴,跟随摄影机尽情领略西亚这个古老又陌生国度的民俗风情。长长窄窄曲折迂回的石头巷子,中间略微凹陷的排水沟;围绕圆形水池而建,有着高高台阶的伊朗民居;彩色地毯;沿街的店铺;高鼻深目、肤色微黑的波斯人种,身披头巾,黑衣黑裤的妇女和女孩…这些主要场景和人物可能概括了伊朗社会的现世生存状态,真实自然不造作。

  篇三: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

  没有煽情的哭诉,浮夸的演技。《小鞋子》让我看后久久回味。现在的大片,大多花哨,观众去看,也不过是图个热闹。像这种类似记录的片子很少有人愿意捧场。原因有很多。而这部片子之所以成为伊朗唯一提名奥斯卡奖的电影,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以前很多表现底层人民生活题材的东西大多苦楚不堪,剧情悲惨,不是连天炮火就是爹死娘嫁人,观众来看电影,看完之后一肚子的郁闷与沉重,肯定不会受欢迎。这部电影同样表现底层人民生活,却是平淡记叙伊朗一个普通底层家庭的日常生活,而所谓的这种电影惯有的“痛苦点”,不过是小主人公丢了妹妹的鞋子,两人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不让父母担心,轮换着穿一双球鞋上学,两个人都强烈的渴望拥有一双新的鞋子。哥哥对妹妹觉得愧疚,这在一个小男孩的世界观中弥补这种愧疚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奖品给妹妹。得知参加长跑季军的奖品是一双球鞋,哥哥又眼泪汪汪的求老师让他参加。小主人公哭着求体育老师让他参加时,只有一句话“请老师相信我,我一定会得第一的”。眼神里的坚定和委屈让我深深震撼了。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细细品查,一朵花里就有整个世界。小男孩对于一双鞋子的渴望和成年人对于金钱、事业等等的渴望是一致的。影片用最平实的描写将这种渴望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值得谈的是影片的结尾,主人公阴差阳错得到了冠军,回到家失落的面对妹妹失望的眼神感到十分沮丧。脱下已经烂掉的球鞋,在池子里静静泡着被磨起来的水泡,一群红色的金鱼游了过来。另一面,其实爸爸已经买好了给他们兄妹俩的新鞋子……这种结局干净利落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爸爸如何来的钱买鞋子?兄妹俩看到渴望已久的新鞋子又会是怎样的表情?小主人公会不会因此而对自己拿到冠军再次高兴起来?父母又会怎样?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电影《天堂的孩子/小鞋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念书的孩子电影观后感(6篇)03-01

《小鞋子》观后感05-15

《海洋天堂》观后感05-14

天堂午餐观后感04-04

小鞋子观后感(集锦15篇)04-19

小鞋子观后感(汇编15篇)02-22

天堂电影院经典台词精选03-31

有关电影的观后感02-22

《海洋天堂》观后感14篇03-27

电影超越观后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