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管理局年底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时间:2018-01-22 10:31:23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管理局年底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个中心任务,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为着力点,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努力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锐意进取,求实创新,实现了新跨越,取得了新成绩。

管理局年底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一、强化治理,严密监控,农民负担监管成效显著

  (一)夯实基础控源头。一是落实制度建设。坚持县、乡、村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推进了减负政策的贯彻执行到位。二是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继续将农民负担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涉农部门和乡镇村农业农村工作考核。为明确农民负担监管责任,各乡镇和相关涉农收费部门分别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减负工作责任状,同时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列入了相关单位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发放减负卡。全县发放减负卡入户率100%。通过减负卡的发放,让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促进我县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治理抓根本。一是抓督查促落实。根据省、市、县的安排,县减负办定期对全县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和涉农收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减负办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对存在问题较多,性质严重的乡镇派出督查组跟踪督查,促其整改到位。严格规范发放程序,凡是上级规定要通过“一卡通”发放的项目,一律通过“一卡通”发放,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今年,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12项1115。86万元。二是抓治理促规范。自开展“坚决纠正损害涉农利益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以来,重点对涉及群众利益,特别是就村级财务和三资问题、惠民政策不落实和缩水走样问题、拖欠群众钱款、侵占群众财物问题开展了专项整顿,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今年3月份对全县各乡镇和涉农单位转发了湘农维监办[2015]1号文件《关于上下联动深化损害涉农利益行为整改工作的通知》。通过专项治理,退还农民农网改造款0。57万元,退还违规征订报刊费4。2万元,补发2013年生态公益林补贴款286。58万元,促进了全县村级集体资金规范运行。三是抓信访促和谐。健全和完善农民负担信访举报制度,畅通来信、来电、来访等信访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民情举报电话。做到了涉农信访有访必接、接后必查、查后必究,有效地化解了涉及农民负担的矛盾问题。今年对新桥镇部分村组引发群众上访问题派出工作队员进行重点查处,落实了惠农资金的足额发放,维护了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三)规范程序严审批。一是严把“一事一议”项目审批关。对乡镇上报的项目,县减负办组织专人逐村实地查看,了解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可行性,重点查看项目建设内容是否超出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范围、筹资筹劳标准是否超过省标准、项目预算是否存在举债建设、民主议事程序是否规范到位,凡是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批,从严格限制议事范围,严格执行政策限额标准,严格民主议事程序几方面贯彻落实2015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审批工作。全县今年共有172个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筹集资金3420000元,酬劳工日数35000日。二是严把项目验收关。认真做好事中、事后监督,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操作规范、程序合法的原则,今年4—6月,联合县财政局,通过采取查阅档案资料、实地检查工程质量、听取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全县2015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了逐个验收,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从检查验收情况看:全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合法;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工程质量和工程量符合要求;农民群众积极性高,普遍对村级“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三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对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审批制度,完善报账手续,实行账务公开,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落到项目建设上。

  二、加强服务,依法仲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步推

  (一)加大宣传力度,贯彻法律政策。一是宣传法律政策。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各乡镇经管站加强法律日常宣传,为群众答疑解惑。二是完善扫尾工作。针对部分村、组、农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不健全,手续不完备,进行了查漏补缺,使全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率达100%。三是做好档案管理。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到了“三个一”:即“一组一卷”,“一村一柜”,“一乡一室”。全县17个乡镇对农村土地承包等资料均做到了规范管理。

  (二)加强管理服务,积极推进流转。一是积极引导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突出狠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15年3月16日下发了我县《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扶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山政办发[2015]6号)文件。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共计17。21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13。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7%。目前为止,全县土地规范流转面积17。21万余亩,其中耕地13。8万亩,流转入农户5。56万亩,流转入合作社5。05万亩,流转入家庭农场等经济主体3。15万亩。其中:主要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8。2万亩,流转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91个,流转100亩以上的专业合作社115个,流转2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专业合作社52个。土地流转主要形式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其他形式。通过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管理助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鉴证制度,严格按照程序把好流转程序“三关口”,即把好流转“审核关”,组织专人认真审查流转信息;把好合同“签订关”,统一制作使用规划的流转合同文本,明确流转土地期限,用途,双方权利义务,价格支付方式等内容;把好资料“建档关”。今年来,加强土地流转档案规范管理,着力于合同签订程序、合同内容完整性、相关表册等方面进行规范性指导。共指导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4100份,至目前为止,全县新增土地流转总面积2。6万亩,其中流转入农户0。6万亩,流转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济主体2万亩。三是多部门合力促流转。2014年我县在长青乡、萱洲镇开展了“一流转五服务”试点,今年,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全县“一流转五服务”工作的全面铺开。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需求信息,引导土地规模流转。

  (三)加快基础摸底,落实土地确权。按照省市工作安排,2014年初,我县启动第二轮土地延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好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我县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按要求稳步推进。一是明确目标任务。2015年,我县上报至省确权颁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计划任务为4万亩耕地。具体实施由副县长阳建中牵头负责,以乡镇为责任主体,每个乡镇按要求自行确定2个村,且2 个村的耕地面积合计不少于2400亩,先行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加强经费保证。县政府明确201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该项工作需要,明确对该项工作实行单独奖励。三是召开专题会议。2015年3月20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就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提出了目标要求,出台了相关措施;2015年3月31日,县委常委会议就该项工作在县政府常务会议明确相关事项的基础上再一次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为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四是强化宣传培训。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编写了确权颁证宣传手册,与试点乡镇村组干部座谈,征求了意见,发放了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对试点乡镇责任单位进行了业务培训,共培训人员44人次。目前,已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信息摸底表》、《户主声明书》、《授权委托书》等相关摸底信息工作。

  (四)加深金融动能,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衡山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配合、农户参与”的原则,选择在永和乡、萱洲镇两个乡镇开展金融服务“三农”工作试点,通过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突出重点、挖掘亮点、以点带面,全面开展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一是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按要求,县本级“四中心、两公司、一协会”、乡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所、村级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均已启动运行,通过盘活农村资产、努力解决农村资产产权抵(质)押融资问题;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满足农户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更好的服务“三农”、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共赢奠定基础。二是部门协作紧密配合。为做好金融服务“三农”工作,11月2日,衡山县农村经营服务中心、县金融办联合举办了全县金融服务“三农”业务培训班。会后,各乡镇经管干部明确时间节点,密切配合,狠抓责任落实,认真做好了土地流转合同备案,加强土地承包台账建设,严格审核把关做好金融风险防控,以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为主题,结合“一流转五服务”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好“五权抵押”等政策宣传,确保金融惠农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三是扶持发展农村经济。着力为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农民融资贷款难,无贷款抵押物等难题,努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加快基础金融服务向村一级延伸,逐步形成农村金融业与农村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努力培育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业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三农”试点工作水平,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更加便利地获得金融支持。2015年,衡山县金融服务“三农”力度持续增强,至9月底,县内各家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1800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新增27373万元,占新增贷款比68。78%;办理“五权”贷款16比,金额3197万元。10月20日,在全县金融服务三农银农合作对接会上,衡山县信用联社、邮政银行、农业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现场与14家涉农企业达成签约意向合同13570万元。“政府搭台,金融唱戏,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唱主角”的氛围已逐步形成,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农村土地流转与“五权抵押担保贷款”等国家惠农政策,极大培育和发展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五)加紧健全机构,依法做好仲裁。一是建设体系。我县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五人常年担任,并相应出台了《衡山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章程》、《衡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规范》。今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仲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经工作的重要议题,相继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解决仲裁庭建设场地问题,县委、政府决定将县人社局位于县人民中路原劳动就业局房屋一栋(一至四楼)调剂作为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 “一庭三室”的场地。除积极争取中央农业部拨付农村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50万元外,对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据实拨付。目前,各项工作有绪推进。二是建立机制。建立健全以双方协商,乡村调解,依法仲裁,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县、乡、村三级调处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坚持以乡镇经管站调解为主,县局仲裁为辅的原则,目前全县持证仲裁员共29名,调解员385人。今年以来,我县因农村土地承包引发的矛盾纠纷共76起,已全部成功调处。其中村级调解63起,乡(镇)一级调处13起,无一起仲裁案例,全年无一起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有关的事件。通过土地纠纷的调解,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切实保障当事人权益,合理分流纠纷,及时调解纠纷,缓和社会矛盾。做到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法定机构受理、有专业人员审理、有固定地点办理,把纠纷解决在一线、把矛盾化解在一线。三是依法仲裁。在调处矛盾纠纷时,始终坚持三项原则:第一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第二坚持实事求是、遵循法律、尊重历史的原则;第三坚持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的原则。通过调解,农民权益得以落实,群众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