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结构性理财产品如何走出“谷底”

时间:2021-01-01 09:53:07 投资理财 我要投稿

结构性理财产品如何走出“谷底”

  曾深陷“收益门”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近期正从“谷底”走出,市场迎来了一波久违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高潮。同时“解冻”的结构性产品显然吸取了教训,在设计上,新发产品更重视风险规避,甚至为此甘愿放弃对高收益的博取。

  新产品看重风险规避

  2008年下半年,部分结构性产品受金融风暴影响陷入谷底。去年四季度,产品发行数量逐月减少,至今年1月,全国仅13款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在售。不过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最新统计,今年2月份起,结构性产品发行开始逐步“解冻”,并在5月份迎来发行高峰,仅5月5日至22日,银行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就达30只左右。

  相比以前,目前银行设计结构性产品时,在止损设置和风险规避方面更用心,甚至不惜以牺牲部分收益为代价,来规避风险。以近期发行的一款产品为例,其募集资金投资于信托公司设立的可展期结构性存款单一资金信托,收益率与人民币3个月期存款利率挂钩,如果在6个月产品运作期限内,观察日3个月存款利率大于或等于1.2%,产品就可实现2.22%的到期收益率。专业人士分析,目前人民币3个月存款利率为1.71%。虽然市场预期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仍存,但半年内降息51个基点的可能性极低,因而该产品预期收益实现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该产品2.22%的预期收益率,也显然无法同此前动辄8%—10%的收益水平相比。

  在全球经济形势企稳的背景下,由于利率走势相对明朗、风险可控,区间累计型和直接挂钩型利率产品,成为近期结构性产品发行的`大头,目前在售结构性产品大多数属于此类。如星展银行“星利系列美元利率挂钩”人民币保本产品,收益与3月期LIBOR利率水平挂钩,产品保证最低收益,只要持有到期,至少能获1.50%的年化收益。该产品还具有流动性较强,投资期仅3个月的特点。荷兰银行近期一气推出5款挂钩型产品,也多与利汇率挂钩,如“双区间触发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投资第一期,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3.5%,澳元投资;“涨跌双赢系列”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产品,以澳元投资可保本。

  应重视产品设计细节

  随着结构性产品复苏,计划入场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工行理财专家建议,应关注结构性产品的设计细节,以控制投资风险。

  专家指出,可赎回条款首先应予关注。今年发行的产品平均委托管理期限1.45年。可提前赎回条款的设置,能帮助投资者及时收回流动性。但由于银行在允许提前赎回时,大都不承诺保证本金或有不菲的赎回费,因此对产品期限的选择和赎回操作,必须慎之又慎;其次要警惕汇率风险。银行常会在同一时间推出不同币种、相同标的的兄弟款投资品种。对跨币种投资,必须警惕汇率风险。如以澳元投资挂钩美元标的的产品,银行一般需先将澳元兑换成美元,待产品到期后再将运作本金和收益兑换回澳元。在没有风险对冲措施的情况下,两次汇兑的时间错配,便会引发汇率风险。2008年三季度,澳元兑美元汇率骤然下降,就曾使投资美元标的的澳元产品损失惨重;最后要了解产品投资组合和风险控制手段。标的资产和收益计算方式,是决定产品风险和收益的两大因素。2008年结构性产品暴露出标的资产和收益方向单一等诸多问题。今年各银行在止损设置、风险规避方面加大了设计和宣传力度,远期、期权等衍生工具,被更为广泛运用于对冲风险和止损保值。目前交行、光大等中资银行,均偏重于表现稳健的利汇率类挂钩产品。

  此外,还要注意对挂钩标的资产价格走势的判断与银行产品是否一致。在走势判断一致的前提下,如果资产价格预期进入单向通道,就应选择直接挂钩型产品,但若判断标的资产走势会比较震荡,那区间型产品实现预期收益的概率更高。

http://www.cnrencai.com/

【结构性理财产品如何走出“谷底”】相关文章:

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五大投资风险08-30

如何选择对的理财产品?09-20

如何走出自卑?02-20

理财产品误区如何避免02-03

如何计算理财产品利率?09-05

如何走出员工培训的误区01-11

如何走出简历写作误区05-28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01-15

网上创业如何走出困境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