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青年是最具有竞争力劳动力资源

时间:2024-05-15 16:49:49 登绮 创业指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年是最具有竞争力劳动力资源

  青年人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也是推动创科发展的生力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年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欢迎阅读与收藏。

青年是最具有竞争力劳动力资源

  青年是最具有竞争力劳动力资源

  一、青年是劳动力 市场 上的优质资源,与40-50人员明显不同

  (一)青年劳动力素质高;

  1982年农村劳动力(15-64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01年,仅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而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93年,相当于初中二年级的文化程度。到2000年,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而同期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0年,相当于高中一年级的文化程度。

  目前,中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青年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9.8年。

  (二)青年劳动力吃苦耐劳;

  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可佳。根据《世界 发展 指标2001》显示,1995-1999年间,制造业每个工人的劳动力成本,中国仅为729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43,韩国的1/5,泰国的1/4,甚至比印度还低。在国际以成本竞争的大环境下,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具有无法抵挡的竞争优势。新世纪,中国必须继续维持工资成本较低和提高产品国家竞争力的优势。随着国家产业布局的政策向中西部倾斜,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国家统筹构建。

  (三)青年劳动力学习能力强;

  思想解放,没有路径依赖,容易接受新的 工作 和 职业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今天的大学生在劳动力 市场 上仍然是最具有活力,最具有竞争力的要素,适当的关注是必需的,但是国家没有更多理由给予大学生过分的关注,相对于对农民工 问题 而言,我认为目前对大学生 就业 难 问题 的反应已经是比较足够了。毕竟这种关注也是一种公共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国家的公共资源向一部分人倾斜就是对另一部分人权利的损害。

  所以,在 就业 形势日趋紧张的今天, 我们 青年人要有主动给“中老年人”让座位的精神;通过自己创业,带动周围的青年人 就业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 就业 机会 ,而不是伸手向国家要 就业 岗位。

  即使今天的就业形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时期;但是,今天中国的失业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是世界最高水平。

  二、青年的弱点

  (一)入门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工资高估40%; 美国高估10%。中国的大学生很多时候他们不是完全找不到 工作 ,而是找不到他们理想的 工作 ,我觉得这个 问题 还是出在大学生本身,或者说大学生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很重要。现在很多家长在纵容大学生的这种情绪,他们对孩子说,你一定要找一个理想的 工作 ,不能迁就,甚至说没有好的 工作 你先在家里待着,我养你一两年都没有关系,你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学习。

  2003年1月份, 我们 在北京市的劳动力 市场 做过调查,一般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要4000元的月薪。有一个台资 企业 的老板说,我只愿意出月薪2500让他们试一试,但双方没有谈拢。这个 企业 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就说,你为什么要这么高的价钱?你还没有进入社会,也没有工作经验,我还不知道你能做什么,你能做得怎么样。

  (二)缺乏经验

  据统计,每年山东济宁需要就业、再就业的城市人口约为9万人,而实际只能提供4万人左右的岗位。同时,调研结果显示,有强烈创业需求的青年达到了30%以上,而真正尝试自主创业的青年不足1%。许多青年虽满怀创业热情,但缺乏资金、缺乏创业经验,不熟悉创业政策,不信任创业环境。创业无门、创业无钱,严重束缚着青年创业的手脚。

  (三)创业精神不足

  去年我在人民大学和2000年诺贝尔经济获得者赫克曼教授对话的时候, 我们 也谈到了这个 问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中国人力资本的投资是远远不足的,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包括国家的和社会的都加在一起,比印度的还要低。所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是符合我国的特定 发展 阶段,也符合世界潮流的。

  大学生 就业 难反映了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着某些不足,甚至有一些重大缺陷。我觉得 我们 的教育,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缺少这种创业意识的培养。 我们 培养的往往是那种因循守旧的,什么东西都是有标准答案的。但是 市场 经济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说得极端一些, 市场 经济就是遵循一种胜者为王败者寇的规律。所以,大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性技能,而且要着重培养非知识性技能,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立。

  解决 就业 问题 的根本之路在于创造新的 就业 岗位,通过创业带动 就业 和再 就业 。一个社会的创业者越多,这个社会的生产要素组合就越丰富、越活跃,提供生产要素的就业行为也就越容易。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比照国际经验,正好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最剧烈的变动期,结构调整过程中将产生很多新的商业 机会 ,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天地。 我们 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作为社会生活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应该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潜能。

  三、青年创业的几点突破;

  (一)观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目前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就业难的现实 问题 ,转变就业观念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是昨天的大学生了,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时代。1977年 我们 高校只有23万人,2003年各类高校招生达到300多万人。我觉得2003年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就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折点。能不能完成这个转折,关键取决于大学生自己。

  除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外,自主创业以理科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居多。那么,文科学生又应该选择怎样的自主创业之路?罗海鸥说,文科学生中也不乏自主创业的例子。如自由撰稿人、策划人、 职业 写手,甚至作家。文科学生的自主创业更偏向于自由 职业 一类,从这个角度上说,创业所需要的诸如资金、经验、 市场 等条件反而不会太苛刻,学生也较容易在刚出校门的“一穷二白”中站稳脚跟。

  就业 市场 化,中老年人可以依靠政府,青年人不能依靠政府。

  (二) 竞争:百折不挠

  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的大学生人数增加很多,数量的增长必然导致就业质量发生变化。试想一下,今天 我们 的大学生,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比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专生要多,今天的大学生要想找到 工作 就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目标,像上个世纪的中专生一样,来实现社会化、 市场 化的就业,这是方向。市场才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不管你是不是大学生,有没有能力,一切都要通过市场的检验。现在有些 问题 我觉得就是路径依赖,目前我们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转型时期,有其过渡时期的特征,但是今后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淡化一些东西,这是我一个最基本的判断。

  重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认为决定自己能否就业的关键仍然是自己个人素质和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三)适用技能;不学屠龙术。

  治国: 发展 是硬道理;

  就业:挣钱是硬道理。

  现在的高等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毕业 培训 也千篇一律地指向就业,而在自主创新、自由创业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既然现在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那么是不是学校可以适当地在平常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些创办 企业 ,市场动态、融资、法律等知识,让学生慢慢树立起自己创业的意识与信心?还可以利用学校既有的资源优势和科研力量,再加入一些配套的思路,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