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娄山关忆秦娥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20 10:40:1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娄山关忆秦娥读书笔记

  《忆秦娥·娄山关》是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作者是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忆秦娥·娄山关》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娄山关忆秦娥读书笔记

  《忆秦娥·娄山关》读书笔记篇1:

  合唱团在排合唱《娄山关》,我闲着无事,翻开了《毛泽东诗词全编》,仔细学习了毛泽东的这篇《忆秦娥。娄山关》,颇有感受。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撤出江西,开始长征。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者在饭围剿中的一系列错误,给中央苏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后不得不撤出江西根据地。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前扑后继,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渡过乌江天险,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了贵州北部的遵义城。

  娄山关,位于贵州境内,在遵义与桐梓之间,是由贵州进入四川的要道。娄山关又名太平关、娄关、大娄关,海拔一千四百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一个下霜的早晨,西北风猛烈的刮着,月亮还没落下,万里长空传来大雁的叫声。

  “西风烈”,凛冽的'西北吹的正猛,这句点明了当时的时令气候和环境。“长空雁叫霜晨月”,高爽的天空不时传来几声雁叫,四周显的肃穆与静谧,月亮还挂在天幕上,草叶树枝上布满着白霜。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冷寂的画面。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红军脚踏浓霜,头带晓月,马蹄声、军号声随风断断续续。

  “霜晨月”,这句是词律上规定的“叠韵”,即重复前句的后三个字。用在这里加强了凝重、肃穆的气氛。

  “碎”,破坏,不完整,不连续。指马蹄与山路碰击发出的在西风吹动中依稀可以听见的声音。

  “咽(ye耶)”本指声音发不出来,这里指悠远的军号的声音在猛烈的西风中断断续续地飘荡,显然这军号不是冲锋号,而是调兵号,号声由很远传来,有时顺风,有时逆风,听起来时强时弱,时隐时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别说雄伟的娄山关真像铁那样坚固,现在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正迈开大步从它头上垮过去。

  “雄关”,雄伟险要的关隘,这里指娄山关。

  “漫道”,别说,休说。

  “从头越”。两层意思:

  一、攻克娄山关后,红军就从这“一夫当道,万夫莫开”的关隘上大踏步地走过去;

  二、尽管革命道路曾经受到许多挫折,但是从这里开始,红军将打开一个新局面。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从山头上跨过去,举目四望,青山翠岭、巅连起伏,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洋,夕阳的光辉是那样的鲜红。

  “从头越”,是词格要求“叠韵”所在,但是这里前后两个“从头越”,字面相同,而内涵却有不同。

  前者说过关,豪迈地胜利地从山顶上跨过去;后者是过关后所思所想,新的又长证开始了。

  紧接着,词把读者的眼光引向眼前“如海”的苍山和“如血”的残阳,给人无尽的联想。

  经过战斗的洗礼,硝烟过后,大地沐浴在红色的光照中,苍山镀上了残阳的光辉。这景面中的光亮喻示着光明与乐观,给人以豪壮感。

  作者用“如血”写残阳,不禁使我们想到红军战士浴血的战斗。

  从放开的视野看,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如海的苍山,还有多少艰苦的战斗。这“残阳如血”给我们一种浴血奋战、壮怀激烈的凝重感。

  读着毛泽东的这篇《忆秦娥。娄山关》,似看见一个伟人,站在高高的山巅上,俯瞰着苍茫的世界。

  《忆秦娥·娄山关》读书笔记篇2:

  近日出差,冬日傍晚,飞机降落时,往窗外一看,薄暮冥冥,远山若隐若现,夕阳柔弱成暗红。脑海中飘过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写照吧?不由地细细品味起诗句的出处来: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主席较为出色的作品之一,虽然知名度不如两首<<沁园春>>,却一直是我的最爱。作品作于1935年2月,当时红军刚刚取得了娄山关战斗的胜利,这是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遵义会议之后的.首次大捷。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由此可以想像战斗之惨烈,正如开头的“西风烈”三字所描绘出的凄厉悲壮。然而困难是暂时的,革命是乐观的,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要“从头越”。其时,主席已经42岁,人到中年,作为一个从小抱负远大、才华不凡的人,却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压,现在终于“大器晚成”地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面对前途之凶险,以及湘江惨败之后只剩三分之一的队伍,当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或许也要生出英雄苍凉之感慨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些句子已经被今天的我们所熟悉,特别是结尾的两行,应当也属主席颇为得意之作。因为词牌<<忆秦娥>>本身就比较难填,相传为李白所创,后人几乎只能仰望。李白的<<忆秦娥>>最后两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对此,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评论道:“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个人以为主席足以凭苍茫壮阔之象直追李白,同时更具雄奇悲壮,如若大师能晚生50年,是否也会在<<人间词话>>中留下一笔呢?

  时值主席诞辰120周年,在网上随便翻阅了主席的其它诗词作品。发现由于近年的社会变迁,对其诗词的争论和非议增多了不少,从“抄袭说”、“代笔说”、“韵律错误说”,到“用词粗浅说”,甚至将其与“虽是胡儿,偏爱风骚”的金海陵王完颜亮相提并论。对此只能呵呵了,至少有争论就说明没有被遗忘吧。毕竟,随着历史的远去,思想的多元,所有人终将走下神坛。语录已被尘封,思想也未必符合时代发展,但还有些精神值得我们去缅怀,有些才情值得我们去欣赏。

  《忆秦娥·娄山关》读书笔记篇3:

  莽莽娄山怒潮奔,

  千军万马状若林。

  壁立剑峰天外指,

  云中挥诗振三军。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读书笔记篇4:

  仲夏夜我和朋友游南京玄武湖,想找着据说是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夜晩独自游湖而写下:“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洲。”千古绝句的地方和感觉。地方是找着了,而因为阴天无月,尽管湖上碧波仍然荡漾的可爱,而终究觉得对不上“波月映衬着空中月亮再对瀛洲”的诗情画意而有点遗憾。

  李白与南京缘分很多,在南京夫子庙他写有《凤凰台上凤凰游》一诗,也很烩炙人口,后人将其间那句称为绝唱都无可争议。

  我翻看王国维著的.《人间词话》,他称李白有一首《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而其末寥寥的八个字,可视为千古绝唱,其“以气象胜,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来的文人骚客不敢再吟同样的题材。

  但我又翻看公木著的《毛泽东诗词鉴赏》,公朩说毛泽东诗《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咽叫霜晨月,霜晨月,马啼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从头跃,沧山如海,残阳如血。”其末的“苍山”八字与李白的“西风”八字并观:“一衰飒,一豪壮”前者难掩伤感之情,而后者唯见壮釆之风,就以“气象论”毛词是高于李词的,而“千古登临之口”的确也是“关”不住的。

  而依笔者拙见,“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几百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精彩吧!

  [娄山关忆秦娥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读书笔记大全:小学生读书笔记例文

  2.读书笔记是什么及读书笔记的种类

  3.《飘》读书笔记

  4.《红岩》读书笔记

  5.《花田半亩》读书笔记

  6.简爱读书笔记精选

  7.读书笔记合集

  8.名著《简爱》读书笔记

  9.读书笔记的方法

  10.100字读书笔记

【娄山关忆秦娥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经典读书笔记11-25

《史记》读书笔记(精选)07-18

《国学经典》读书笔记07-19

名著读书笔记07-21

《匆匆》读书笔记07-24

2022读书笔记11-02

经典文学读书笔记11-27

大学读书笔记11-28

《家》读书笔记11-24

《活法》读书笔记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