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彩读书笔记

时间:2020-12-29 19:09:5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彩读书笔记

  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彩读书笔记

  《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该书在1852年首次以单行本出版,立即获得巨大成功,第一周就销售一万册,当年就印行一百多次、三十五万册,这在19世纪中叶可是个天文数字了。该书在国外也大受欢迎,在英国当时有四十家出版社出版该书,销售量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万册。该书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也受到著名作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乔治·桑、海涅、狄更斯等的高度赞扬。它曾被改编成戏剧、音乐剧等在美国各地舞台上演多年,现已被译成世界上四十多种文字。其魅力经久不衰,时间充分证明了这是一本经典名著。

  《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彩读书笔记一

  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诚然我不是一个好读者,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只能利用晚上睡觉前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来阅读。现在我想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抑或是感触。

  首先是对黑人感情的触动,尤其是母爱。伊丽莎在得知主人已经在卖掉她的孩子的契约书上签了字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与无畏令我敬佩不已。伊丽莎平时是一个温顺的人,在谢尔比太太的手下还接受过教育,然而就算是一只猫,在面对儿子要被迫离开自己身边时,也会奋起反抗,做垂死的挣扎。所以她带着儿子逃跑了,文中有一段描述非常精彩“眼看那一伙人就要追来了,她使出全身的力气—一个人只有在生死关头上帝才会赐予他这样的气力—狂喊一声,不顾一切地飞身跃过滚滚浊流,跳上了河面的冰块。巨大的绿色浮冰在她脚下摇摆不定,嘎嘎作响,她不敢在上面作片刻停留。她狂叫着,不顾一切地跳过一块一块浮冰,跌倒,跳跃,滑倒,爬起来再跳!她的鞋丢了,袜子破了,脚出血了,一步一个血脚印。”每次读到这段话,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样的画面,一个蓬头乱发的女人抱着自己的孩子在冰上跳跃,她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冰上留下她带血的脚印。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而那些奴隶贩子却选择看不见,任何黑人的情感在他们眼中都是不存在的,与利益比起来,黑人的生命与骡子和马没什么分别。万恶的奴隶制度,它剥夺了黑人的自由,它靠践踏和奴役黑人的灵魂而生。

  我们的主人公汤姆,他忠诚老实,办事利索而毫不含糊,勤快而不贪婪,他的这些优点让他在前两任主人家里受到了良好的待遇,直到遇到勒格里,一个残暴歹毒心狠手辣的庄园主。勒格里没有一点人性,上帝都不能将他救赎。勒格里希望汤姆可以当监工,帮他监视黑人奴隶,然而汤姆天性善良,没有办法做到欺负别人,所以遭到了勒格里的毒打,在肉体痛苦的深渊中,在暴力压迫的威逼下,一道喜悦和胜利的光芒突然射进了汤姆的灵魂。他突然挺起胸膛,脸上血泪交流,虔诚的望着苍天喊道:“不!不!不!我的灵魂不属于你,主人!你没有买下—你也无法买到!一个有力量保护它的人已经出钱把它买去了。无论如何,你伤害不了我。”这样的话让勒格里更加的怀恨在心。然而,即使面对勒格里的毒打压迫,汤姆仍然怀有上帝的心胸,遵从上帝的意志,爱世间每一个人,包括他的敌人,包括勒格里。如果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爱所有的人,都为所有的人祈祷,战斗就结束了,胜利就来临了—荣耀归于上帝。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的平安夜,我去了海淀区的基督教堂,那天人特别多,我赶上了最后一批,进去之后每一个人都对我们说,平安夜快乐,耶稣爱你。然后唱赞美诗。赞美诗的旋律与句子撞击着我的内心,我从未如此的平静与祥和,仿佛真的存在上帝,而他就在身边。也许正是这种未知的来自上帝的力量才给了汤姆对抗黑暗势力的勇气,他的肉身死了,但灵魂却得以自由,回归上帝身边,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他了。

  伊娃是最让我感到惊奇的人,她只是个小姑娘,却有着成人不及的爱心与智慧,她仿佛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信使,在她的眼里没有种族,没有等级差异,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她把那种爱传递给每一个人。所以,即使她死了,但她所做的一切却深远的影响着身边的人,尤其是托普西和奥菲利亚小姐。托普西为了她开始学着做一个好孩子,奥菲利亚小姐因为她彻底摒除了对黑人的偏见。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先生受到的影响最大,伊娃的死对他的打击最严重,只是有一种痛是说不出口的,所以一般人看不出来,只有汤姆深刻的看到了克莱尔的痛苦。我相信大多数人如克莱尔一样认识到了奴隶制的不合理,但却没有采取行动来推翻这种制度。在理论上高达天国之门,在实践上落入尘埃之中。伊娃的死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他能为黑奴解放做些什么,只是在他还没有作为的同时,已被上帝召回。

  为什么会有奴隶的存在呢?为了一部分人享福,剥削另一部分人,而不顾及后者的利益。人的心怎么会那么坚硬,是什么让他们无视黑人的情感?美国的法律居然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而忽视黑人的生命,情感,与灵魂。这些有感情,有生命,具有永生灵魂的人被美国的法律当做没有生命的货物对待,他们像牲口一样被奴隶主挑选,买卖。黑人的生命得不到保障,正因为这极度的不公与压迫,才有反抗与斗争,然后推动社会的进程。历史证明,被压迫的人总有翻身的时刻,我们都是上帝的子民,我们都是平等的。

  如果你的心渐渐冷漠,推荐你看看这本书,认真的研读,希望它能给你慰藉。

  《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彩读书笔记二

  我是不会写东西的,在这写书评无疑就是把自己当靶子,就像圣·克莱尔先生那样,只批驳别人却不设自己的立场,大概才更符合我的性格。

  这本书,我八岁开始看,看过许多版本,少年时有缩略的--我极度痛恨的版本,后来看完整的译文,高二时看了原版。这本书从不离开我,在学校,在家里,在飞机上,我都会拿出来读。这本书让我激情澎湃的时候实在太多太多,无法抑制的冲动,这本书,我不是一个教徒,但我选择这本书作为一生的Bible。

  我一直记得奥古斯特的母亲对幼年时奥古斯特说的那句话:See there ,August ! the poorest ,meanest soul on our place will be living, when all these stars are gone forever ,——will live as long as GOD lives! (看那儿,奥古斯特。那些星星消失之后,地上最可怜最低贱的灵魂也会与上帝同在的)想想那个让人窒息的环境吧,黑奴,和我们一样的人,过着有如牛马的生活,注目那个世界,就如注目地狱。这和日本侵华战争时我们的处境有什么区别,我们可以原谅日本人,但是我们永远无法释怀,更是永远不能遗忘。后来我看Gone with The Wind,才知道有一些黑人是不愿被解放的,奴性十足。就像我曾经听见一位老奶奶说:共产党还不如日本人好呢,日本人在的时候给发白面,共产党的时候吃都吃不饱。我当时那个震惊,这个世上太多的人只关注自己的死活好坏,却忘记了别人。你吃的饱时有多少和你一样的人吃不饱?有多少人作为病毒的实验生物?我有理由相信,倘若20世纪时,黑奴制度还没废除,美国人就不会因为要得到人体实验数据而姑息日本那么多战犯,而是直接用黑奴做生化试验了。这是个太容易遗忘的时代,太容易背叛的时代。我一直记得约翰重获自由后写给朋友的那封信:我宁愿我的肤色再深一些,而不是再浅一些。书中的价值观,圣人般的汤姆叔叔,天使般的幼童伊凡洁琳,罗亭式的圣·克莱尔,沙漠玫瑰般的凯西,正派的美国绅士乔治,这些人,这些人就注定了此书的永垂不朽。

  到现在我还是对汤姆叔叔充满了崇敬。我在15岁的时候翻字典时,发现Uncle Tom 居然是对白人谄媚的黑人的代名词。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那是懦弱吗,是露骨的不耻吗?难道金圣叹反清复明是愚昧无知,看不到大势所趋吗?一个人,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坚守,难道是不合时宜的?符合时代的是人杰,但这些人更应被称作鬼雄。至善至美之物,被这个人世蹂躏,我们看看黑人这个种族吧,马丁·路德·金,曼德拉,安南,哪一个人少了我们在汤姆身上得的感动?至柔至刚原本就是相通的。当你受到的教育,你持有的'信仰,和你所处的世界相违背时,那是怎样一种痛苦?大多数人选择了顺应,只有那些人默默地坚守,虽然他们可能是失败者,但荣光难道只属于胜利?所谓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又未尝不是等同的苍凉与恢弘?早在《伊利亚特》里就对此做定论了,所谓的英雄,并不都是阿基琉斯,何况他都还有脚踵?

  无数的人对着那个世界无力,所以他们寄托于灵魂。看似只是愚蠢的鸵鸟心态,实则不然。柳宗元早在在《愚溪诗序》就有: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中国人看事情很难单纯,老实说我不愿把这放一起,不伦不类不说,至诚的美好和世故的聪明实在不搭调。

  其实斯托最让我欣赏的地方还在于她对于非洲人的见解,这种见解对每位爱这本书的人想必都是影响深远。

  If ever Africa shall show an elevated and cultivated race,——and come it must ,some time,her turn to figure in the drama of human improvement,——life will awake here with a gorgeousness and splendor of which our cold westen tribes faintly have conceived.In that far—off mystic land of gold ,and gems ,and spices,and waving palms,and wondrous flowers,and miraculous fertility ,will awake new forms of art ,new styles of splendor ;and the negro race,and no longer despised and trodden down,will perhaps,show forth some of the latest and most magnificent revelations of human life.Certainly they will,in their gentleness ,their lowly docility of heart ,their aptitude to repose on a superior mind and rest on a higher power ,their childlike simpicity of affection,and facility of forgiveness.In all these they will exhibit the highest form of the peculiarly Christian life ,and ,perhaps ,God chansteneth whom he loveth ,he has chosen poor Africa in the furnace of affliction ,to make her the highest and noblest in that kingdom which he will set up ,when every other kingdom has been tried,and failed;for the first shall be last ,and the last first.(有朝一日,非洲人如果以高尚和文明的种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终有一天,她将在人类进化的的威武话剧中,有机会显现出卓越风姿的话,那么,非洲人的生命活力,必将以其辉煌壮观之势苏醒过来,而这种辉煌壮观,则只是我们冷漠的西方民族部落依稀隐约向往过的。在那遍地黄金、宝石、香料的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上,在那棕榈摇曳、鲜花斗奇、丰腴的不可思议的土地上,必将崛起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瑰丽风格,而黑种人再不会受蔑视、受压迫;他们很可能会对人类文化作出一些无比新颖无比辉煌的启示。他们一定会的,因为黑人生性淳朴,心地谦逊驯良,易于信赖 那至高无上的神的智慧和权威;他们的感情像儿童一样纯洁,易于宽恕别人。他们在这些方面显示出最崇高的基督精神;不但如此,上帝惩罚的往往是他所钟爱的,也许神在灾难的烘炉中已经选中苦命的非洲人,要他们成为他将建立的天国(当一切别的国家都在实验中遭到失败之后)中最高贵的选民;因为到那时,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尤其是最后这句,the first shall be last ,and the last first.听上去有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意味。在这你是可以看出斯托夫人这位非凡女性的胸襟,身为一个白人女性,她大胆预测了白人的衰败和黑人的兴起(对与不对是后话),那时包括现在,又有多少人 多少民族敢真真正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不知道那时的美国人敢不敢,但今天的美国人的确是,诸多的威胁论并不是外人散布的,而是美国人自己著书说明的,这在美国文化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非我喜欢老美,说实话,美国文学里有分量的书实在不多,《瓦尔登湖》算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但真正的文学,尤其是传统小说,在法国和俄国,将美和文学性并驾齐驱的,后来出现的许多书已经不能在情节和语言与之相媲美。(我对莎士比亚了解不深,所以不便妄评,我觉得那是戏剧,至于《红楼梦》我觉得迄今为止没有一部书可与之相提并论,因为那是集大成者,所以我不将其归入小说)

  类似的段落很多的,汤姆第一次见到圣·克莱尔的房子时,斯托也写了类似的话,用来比较奥菲利亚和汤姆对美的感受。

  时至今日,我再回想,这本书,对于我去看不同的民族看不同的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是这种真正的平等观念渗透了我幼年的心智,使你可以对任何事情进行多方位的评判,而且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你会变得不容易抱怨,而是更多的理解。这对你看书也是有好处的,真正看书看到境界的人,看任何书都会有收获,而且不会轻易贬谪某个作品,书的好坏决定于收获的多少(我虽然一直觉得季羡林老先生在他那个年代的人里算不上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但放到我们这个时代实在是,他看的书太多了,所以他是看书看到境界的人)。这是一本融合了童话与现实、赞美与批判的作品,你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去读她,她都可以给你最好的启迪,让你的心灵获得涤荡。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命里找寻那样一种永恒不变的信仰,当世间一切把你击垮时,你回头,还有一样东西是支撑你的,还有一个世界是你可以微笑的。

  你可以对自己说:see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