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吴晓波《大败局》读书笔记

时间:2017-07-21 15:09:48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吴晓波《大败局》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吴晓波《大败局》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放在手上令人发烫的书!一个个国内著名得很很著名的企业,突然在它们“花样年华”的日子里突然灰飞烟灭,突然无声无息的倒下了!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突然的枯萎所给人们的震撼。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派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成功者往往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现为新华社记者。著有:《都市背景》、《农民创世纪》、《大智大愚吴先生》、《我们为什么冷漠》和百余篇经济随笔。

  吴晓波《大败局》读书笔记一

  事情已经过去四年,但是放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中来看,它就像发生在眼前。可以说,宏观调控和一个刚好奔波在苏州-南京列车上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几乎毫无瓜葛,可是朋友口中却不断提及,那时GDP开始成为普通民众都会挂在口头的词,而苏州作为GDP的绝对明星,几个异常关心城建和区域经济的苏州朋友又常谈及轨道交通、机场选址之类的事,那年头又出现了新一轮高校新校区扩建的苗头,所以,中央领导视察如火如荼的长三角是必然。然后,“铁本事件”成了标志,政府的一声喝令,让一个人的钢铁梦就此终止,而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却就此开始,“两只手”中的“一只手”狠狠地紧抓了一下。

  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已经成为记载在书中的案例。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有种历史和现实交错的感觉,想来,08年的很多事马上也就将成为日后书里的记载。然而,之所以还是想写点什么,却是因为另一种情绪,同情。

  两册《大败局》读下来,只有《铁本:钢铁之死》给我的这种感觉最深。这十九个案例里,有的是视民众为蠢蛋、一意孤行、无视商业规则的投机分子,也有的是胆识过人、谋略深远甚至能力挽狂澜的企业家,虽也有为李经纬离开健力宝的悲怆、潘宁离开科龙的可惜而扼腕,却没有看完“铁本”一文的深深叹息,这里面还有为那只手也许因“法不责众”而“挑软柿子捏”的一丝忿闷。

  新华社记者徐寿松在《铁本调查》一书中十分感概地写道:“同一产业,同一时间,同一省份,铁本和博思格,一土、一洋两家钢铁公司的命运何以相隔生死两重门?有人在门里轻歌曼舞,有人在门外长歌当哭。”这句话给我印象尤其深刻。同样深刻的是,铁本老板戴国芳身为一个资产近百亿的企业老总,竟然住在钢铁厂里的一幢普通小楼里,而他年迈的父母,竟然还在农村,事发之后记者去实地调查,发现他的母亲还在农田里挑水浇菜,最后他家被查封,只有八万元。而他给几乎所有人的印象就是话少、憨厚和干劲十足,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也证明,这位学历很低的农民企业家对政治环境之于经济发展、企业成长的影响,也并没有吃透。这一切,甚至能从书中他的那张照片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可是,铁本死了,戴国芳的梦断了。而最后的决断,竟然“法罪错位”,犯事于东,获罪于西。

  冯仑在《野蛮生长》中的一段话可谓一针见血:“面对国有企业,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代替、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所以,一个企业家,仅有商业智慧、经营才能,纵有雄韬伟略,如果在政商博弈中不能真正运筹帷幄,怕终难逃被吃的命运。《大败局‖》里败走麦城的企业家,有两三位也都是因为最后在产权问题上采取了不合作甚至对着干的方式而被驱逐,致使本来的金字招牌被分而食之最终轰然倒塌。

  铁本不是没有罪,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层层因由不是读者读几本书可以搞清,甚至也不是从事调查的记者可以搞清,可是,它炼出来的钢是那么硬,而自己却那么软。

  吴晓波《大败局》读书笔记二

  这本书,不厚,两百五十页左右的书稿,暗红透黑的封面,差不多一点五倍的行间距,间或配一张勉强还看的清大概摸样的黑白照片,一些有的我觉得大名鼎鼎,有的我觉得比较陌生的名字一字排开,整齐的犹如早上七点刚刚码好的豆腐:建力宝、科龙、华晨、顺弛……这些企业,我当然一个都没进过。论理,这又是本不管看不看都与我的人生完全没有关系的书。我朝九晚五,吃干捞稀,规律的犹如秋天躲在树洞里贮存粮食的松鼠,这种日子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可以有时间真正了解柴米香,可以有时间真正赏得肌肤暖,可以有时间慢慢窥视自己心里那盏忽明忽暗的鬼火……但有时候我也期待着看一些我所无法体验到的故事,未必是要用别人的人生来丈量我自己的所有,我只是想知道而已,想知道这些和我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的其他人类的生活、思维和行事方法。

  因为即便时间在荒废,我在变老,我却总希望不要那么寂寞。可以有机会感慨一下,就好象感慨为什么荆轲死的那么早,图穷匕首见,他就慢了这么零点零一秒;也有机会遗憾一下,怎么汪精卫又死的那么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原本他可以活在多少春闺少女的梦中——以正义、豪爽、率性的白马王子的形象。

  这些我不认识的人,过的我不知道的人生,说的我不会真正去体验的故事,让我觉得值得玩味。但这些事情毕竟久远,如果举目一望,身边的英雄比不过泛黄的纸张,那就会觉得快乐打了折扣。于是就去看《大败局》,看一的时候没甚感觉,三小时看完,只觉得一些莽汉在赚傻子的钱,得了钱后止不住的得意昭告天下老子我富了,底没打好,劲收不住,不出几年便“是非成败转头空”。

  但是这本二,我却看的速度慢下来。我需要时不时地喝口水,站起来转几圈,或者间歇性看一些网上无聊的口水战……是这样的,我要不停地再次确认下我和大部分只想吃饱不懂事业的人对于生活的认识,才可以让自己不太容易被这本书里的各种各样惜败的故事影响的心情太过灰暗。里面不少企业家,聪明、能干、懂得珍惜、时得大局……但他们却往往在他们认为最好的时机吃了大败,作为外人,我当然只能跟着叙述者的脚步走,囫囵吞枣地知道个大概,因为不了解,所以不评论。但隐隐,则有些类似于看见丑妻白头,红颜薄命的不爽——说正常也是正常,但总觉得心中有股无法排遣的,对事态发展之滑稽的嘲笑,与浅浅的恐惧。

  世界上还能有什么悲伤,值得这些人大哭大喊,无法释怀?世界上还有什么遗憾,会让这些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我看着他们,在最辉煌的时刻,无端挨了一闷棍,说根基不佳也好,说体制有误也好,说性格决定命运也好……总之他们被一个既看不见,又一时无法理解从何来而的力量抛之局外,不出几年,他们所创下的大好河山,眼睁睁地化为废墟。

  从后往前看,为了挽回败局,也许是个人都可以提出一二三四这样头头是道的办法;就好比我们分析别人失败的恋情,都觉得自己好似一个情圣。当初只要……就不会……断不至于……这些造句由无用的看客说出来更觉事态无常,失败的惨烈也许就是这样,你有一万零一种可以做的更好的臆想,但在现实中只能闭口不谈,拂袖而去。

  我最喜欢里面描写科龙衰败前的一段文字:潘宁离开科龙后,尽管日后风波不断,他却再也没有对这家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企业说过一句话。每年清明,他必由国外归乡扫墓,然后又悄然出境,几乎与科龙旧人再无往来。

  这个潘宁,用汽水瓶当试验品,造出中国第一台双门冰箱;这个潘宁,出任厂长的时候让其厂生产的冰箱稳坐八年全国电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宝座;这个潘宁,年近六十还充满激情与梦想,说“如果不能在有生之年创造出一台百分百的国产冰箱,我们这代电冰箱人愧对后人。”也同样是这个潘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忽然被宣布辞去公司总裁职务,交接所有职务……谁让他走的?他自己怎么想?他有过什么反应?外人无从得知,事实就是,他迅速办理了加拿大移民从此不再过问江湖,事实就是中国到现在电冰箱核心技术空心化局面没得到改善,事实就是他曾经的企业科龙从年利润6亿,到年亏损6亿……

  再说什么呢?我合上书本,这充其量不过是别人的故事,这充其量不过是个已经不再为人知的企业……大部分的单位,如我现在工作的那样,卖点广告,发点工资,大家勉强混个温饱。大部分的工作,靠的是死力、重复、关系和运气,没有技术,没有创新,拿点小钱,沾沾自喜。但我想,没有一个人是甘愿真正过平庸无奇的生活的,人生的梦想,也许不在创业,但也会在别处。我们是矛盾的,我们既希望安稳,也渴望激情;而人生又是因为矛盾才有趣的,有得有失,有输有赢,从这里跌倒,也许要从别处爬起来。是的,我也不想过到死都是笑着的人生,一直在笑的人不是佛租,就是傻子。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自己以为风光无限,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摔一下,会痛、会哭、会喊、会想不通……但我想起码我知道,这些事情,只要会做梦而又活着的人,都会遇见。让遇见的遇见,让过去的过去,学会享受已经得到的,学会忘记已然失去的。在这个世界,是靠努力,也有天命,有一切自己看的见或者看不见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完全可以志在必得的,也没有什么是值得死不瞑目的。就是这样,活过,痛过,挣扎过,狼狈过,爽过,平淡过,享受过……那么到死的那天,我就可以最后一次轻松地、安然地去理解到,什么叫做万言当说,不如一默。

  因为我想做的,已经统统都尝试着做过了。

【吴晓波《大败局》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吴晓波:预见2017

2.吴晓波《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3.吴晓波最新演讲:成功企业必须达成的5个能力

4.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5.《波西·杰克逊》读书笔记

6.《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7.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

8.《大卫科波菲尔》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