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吉姆莫里森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20 19:49:5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吉姆莫里森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导语:吉姆莫里森是大名鼎鼎的大门乐队的主唱,但也许谁也很难说清楚这两者是谁造就了谁。

吉姆莫里森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

  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一

  《此地无人生还》看过几个月了,一直都想说说他,就像我一直都想买这本书一样。让我知道大门乐队的那个人已经不知所终了,但我对那些歌,和Jim Morrison的热情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且已经与那个人没有任何关系。就像当我在最爱的那首歌里听到snake的时候也没有因此对那首歌有不好的印象。我的感觉,喜好,向来只会被我喜欢的人影响,我无所谓的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力。

  一直以来我都很迷恋那种有点“不正常”的,对一种事情非常执著投入的人。觉得一个人沉迷一件事情的时候,相当迷人,但他必须能够创造出一种很独特的美的东西,而当那种美是文学或者音乐的时候,就更加动人,有了特别的力量。还有,会对那些流星一样划过天际,发出耀眼光芒的人,非常喜爱。或许这样的感情是不好的,但却对这样的人无法抗拒,就是喜欢特立独行的人,在世人眼中不可取的人。

  当我在深夜里一遍遍沉溺在那些歌里的时候,就想靠近写歌,唱歌的那个人,想要了解他心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妙的思绪。那些歌有明亮的东西,也有阴暗,像一个深渊吸引你坠落。但却像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喜欢破坏并颠覆现存的秩序——我喜欢一切反抗、无序与混乱,特别是那些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的事物。现在我对生命中阴暗的一面与邪恶的事物更感兴趣,那是月亮的暗面与夜的深处。但在我们的音乐中,我们仿佛在努力探寻,穿越,突破到一个更洁净,更自由的王国。

  继续引用书上的话吧:“成为一个诗人不仅仅是写下诗歌那么简单。成为诗人意味着承担责任:拥抱自己被选定的悲剧命运,并以热情和高傲来完成这个命运。”“他知道一切代价与危险,但仍被他那不知满足的渴望驱使着,去观察一切,去感知一切,去做任何事。吉姆在深渊边缘奔跑,找到了如此完满巨大而可怖的自由。之后他便纵深而入。”“但吉姆清楚地知道,超越的道路通向智慧的殿堂,这条道路上不仅充满狂欢与欢乐,也充满绝望和灾难。这种绝望无法被抑制,只能被体验。”

  看过书之后,一直想写写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好像我的注意力都在他生命短暂的消失上。虽然不是自杀,但他一直做着毁灭的事情。用嗑,酗酒的手段来拓展意识,进入被封闭的另外的世界。他认为清醒意味着消减,分裂,否定;而迷醉意味着扩展,联合,肯定。诗人都有这样的倾向,而他除了是一个歌手外,也是一个诗人。虽然没有读过他的诗,但一定也不差。他好像更喜欢自己是诗人的那一面,但是都被歌手的光芒遮蔽了,因此开始厌倦。

  我喜欢那个在歌曲中,舞台上,诗歌中的他,但却对日常中,迷幻中的他有一点顾忌。这本书的作者说:当我写完这本书的初稿之后,我其实不像刚开始写书的时候那么喜欢吉姆莫里森了。也许是因为我采访过了那么多人——他的朋友,所谓的朋友,熟人和爱人,都讲了那么多负面的和耸人听闻的故事。凑在一起的画面并不怎么令人喜欢。

  对于我来说,我不是无法接受他那些极端的行为,不是不想接触他的缺点,而是觉得有些事情有损他的完美。我所说的损害,不是他展现给别人的形象,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我说的是那些行为对他自身的损害,让他失去了健康,身材,清醒的思维,最终是生命。有时候我觉得并不为他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而痛心,因其短暂才更加耀眼,但始终是有遗憾的。

  很多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把他切实地和自己联系起来去衡量,比如这个人能不能一起生活,会不会带来现实的幸福。这真是一种狭隘的'想法,错误的导向。衡量一个人必须从这个人自身来看,一件你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给这个人本身来说带来的是什么,他自己是否快乐,这才是重要的。没必要把每一个人都拉近自己身边,用生活化的庸常的标尺来衡量。

  那样的话,只会是帕特里西亚那样的下场。她说当她对他说爱他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像是向他提供了让他能够用来对付她自己的武器,一把悬在她头上的剑。当她第一次告诉他对他的感觉时,他说,“这个,既然你爱我,那我想我将永远也别想摆脱你。”他是不能束缚的,如果你企图控制他,那必然会失去他。在他心中自由比爱情美妙。只有给他自由,你才能看到他的魅力充分绽放,才能借由自由体会到爱情的美妙。

  根本没有必要去觉得这样的人不可驾驭,你为什么要驾驭一个人呢?觉得他不会爱你吗?我不害怕,只要我爱,就可以承受他的不爱。一个对艺术有着执著热爱的人,原本就不会把全身心投入到爱情中的,在他心中他热爱的艺术永远是第一的,爱情不过是通往美的一个途径。只要你能够呼应他,必然体验到美妙的感情,那时候,爱情才会和艺术是同一的美吧。

  我说对现实的他有所顾忌,大概是因为我觉得他是那种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而且魔鬼的成分多了一些。在以前,我也许更愿意是这样,觉得很神秘,很有魅力。但是现在,却更加喜欢天使的成分多一些的人,甚至就是喜欢天使。那种明亮的,甜美温柔的美好,会让我自己也变得美好起来,就像是对自己的一种净化。

  看到在他死后,1977年的时候,他的队友重新组合,为他在自己27岁生日时录下的诗歌配上了音乐,后来作为《美国的祈祷》发行。他们为吉姆完成了他生前未能完成的事业——出一张诗歌专辑。我看到自己当时的笔记上写着:看到这里终于流泪,那是他最想要的吧。这也是看这本书唯一流泪的一次,为他完成心愿,才是最好的怀念。让我想到了兰波的诗,因为魏尔伦才得以出版。这才是重要的,是一段感情最完满的归途。

  其实我并不为他的早逝伤心。就像这本书上写的:乔治麦克唐纳曾说:只有死亡自身才能拯救死亡。爱即死亡,因此爱很勇敢。爱可以填平最深的坟墓。爱无止息,即便在波涛深处。吉姆的诗句与歌曲终将证明,只有死亡自身才能拯救死亡。我很赞同作者的看法,杀死吉姆的,不是对于死亡的热爱,而是对生命永无厌足的渴望。他只不过是进入另一层次的生命,我相信这一点。

  我也是那种有着毁灭气息的人,只是我没有才华,才活到了比我希望的年龄要长的时候了。在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想说点什么,我想我在准备着开始写的时候,就在情绪中酝酿着毁灭的气息,并且在书上寻找那些通往死亡的句子。在通往毁灭的路上,我看到他的灵魂,感受到诗意。只有爱,没有痛。我会一遍遍地听那首歌,似乎从来没有人如此之美地吟咏过消逝之爱。终结了,我终于可以直视你的眼睛。

  当我打开那张对折了两次的白纸,那是我看书时做的笔记,上面写着一些页码,还有阅读时的感想。打开纸张,很意外地看到有一天我在上面写的一句话:那些美丽的东西,对我来说就如同他唱的Soul Kitchen,让我在那里学会了遗忘,只懂得沉醉,不肯离去。当我再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百感交集,就像含泪的微笑那样的心情。

  我想用兰波的诗作为这篇感想的题目:“我感觉疯狂的翅膀掠过了我。”

  我想在这里写下曾经写过的一些句子,当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突然想起了它们。

  曾经写给让我知道了Jim Morrison的那个虚无的人。而现在,觉得用在这里也可以。

  也不一定是说给吉姆,只是给这些句子找到一个去处而已。

  我想到他说:我们把自己隐藏在音乐里以便表现自己。

  让我触摸你吧

  让我的呼吸触摸你的眼神

  让我的身体触摸你的激情

  让我的心触摸你的灵魂

  让我触摸你吧

  让我的爱触摸你的生命

  让我的寂寞触摸你的虚无

  让我的记忆触摸你的死亡

  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二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著《无人生还》中,黑人岛上最终留下的是十具尸体,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与之相比,杰里霍普金斯和丹尼萨格曼二人合著的《此地无人生还》则描述了一个更加诡异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主宰者Jim Morrison短暂的一生显然要比阿加莎的小说来得更惊险、更刺激。即使是他最后的神秘死亡,直到今天也依然疑点重重。

  不是谁都可以轻易如此,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始终是一个话题人物。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东西。毫无疑问,Jim Morrison正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备了成为传奇人物气质的人。他动荡的少年时代,叛逆又桀骜不逊的性格,令人吃惊的旺盛精力,对知识的欲望,甚至还有他对酒精的痴迷和对音乐、文字的天生敏感,最终把他塑造成了这个我们眼前的形象。一个具备了以上的气质的人,注定不是一个一般人。而这样一个人,如果又恰恰赶上了一个火热的六十年代,那他必然像一根火柴一样迅速地燃烧起来,进而照亮周围的世界。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了 “酒神精神”。在这本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中,他把古希腊艺术产生归结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酒神冲动则产生了音乐艺术。二者的结合便促成了悲剧的诞生。人生始终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尼采的观点很容易帮助人们理解Jim Morrison复杂的性格。Jim Morrison很早就阅读过《悲剧的诞生》,并非常认同尼采的观点,以至于后来深深沉溺于尼采的“酒神精神”中无法自拔。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与凡间女子塞墨勒的儿子,酒与狂欢之神狄俄尼索斯,是希腊诸神中唯一有凡人血统的神祗。他本身具有双重性格,既能给人带来欢乐和迷醉,同时又残忍易怒。Jim Morrison无论从性格上,还是后来的所作所为,都和狄俄尼索斯颇为相似。他喜欢喝酒,从饮酒演变成酗酒,进而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最终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自毁。他对酒精的过分迷恋,造就了他的伟大一面,也彻底毁了他。吸毒、酗酒,再加上越来越难以适应乐队发生活,这个昔日的天才被折磨得疲惫不堪。

  其实,如果不是做了摇滚乐的super star,Jim Morrison很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以一个诗人而不是摇滚明星的面目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没准更符合Jim Morrison的人生理想。

  但选择之前从来都是看不清来路的。一旦踏身其中,就无法回头。在尝尽了鲜花掌声金钱女人之后,Jim Morrison终于发现这个太过光鲜的舞台其实并不怎么好玩。根本不用怀疑Jim Morrison的智商,甚至是“弑父奸母”的歌词,迈阿密演唱会上脱裤露阴的小把戏,Jim Morrison像个孩子,但他不想玩闹,只想惹怒社会。一旦他得逞了,他势必会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比起做一个明星,他更愿意隐姓埋名的在角落看着人们因为着急找不到他而在脸上露出的滑稽表情。

  从1971年以来,有很多人听着the doors的音乐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们成为了乐手、诗人、艺术家或者是疯子、精神病患者。Jim Morrison被自己最不愿意的方式被人们供上神坛,被贴上标签,制成符号。人们爱他,恨他,谈论他,纪念他,听他的歌,拍他的电影,为他作传,其目的只不过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或者接近这个人。Jim Morrison并不是神话中的人物,但他却用短暂的生命把自己塑造成了人们以为的那个最接近神的人。其实,他更像是一个是介乎于人与神之间的怪兽。有着人类诸多的弱点,也具备通神的魔力。如果他真是蜥蜴之王灵魂附体,我愿意相信。

  27岁,对于Jim Morrison来说并不算太坏。早殁的英才永远比迟暮的英雄更让人惦念与同情,人们喜欢用悲情刺激自己麻木的神经。在Jim Morrison最后的栖身之地,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他的身边埋葬在诸如肖邦、王尔德这样重量级的名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和Jim Morrison一样,敏感、忧郁、才华横溢。Jim Morrison一定不会孤独,至少不会比他活着的时候更孤独。从过去到现在,再到遥远的未来,只要有摇滚乐的地方,就一定会有Jim Morrison,他将继续阴魂不散,继续在远方轻蔑地注视着这个无比荒唐的世界。

  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三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是在天空上吗?当阅完最后的一页的时候,我随着波音777畅翔在高空中,偶尔的气流振动,仿佛是与上帝一句句的对话。望着机窗外逐渐暗下的天空,满脑子是那个关于“浪漫主义诗人就在飞机舷窗之外的夜空中飞翔”的画面,你就仿佛能够在云端上,看见兰波和魏尔伦相拥着送上来的丰盛得无以承受的高蛋白机餐,波德莱尔瞪着阴郁着双眼,仍然在怒视这资本主义的魍魅。而Jim Morrison则带着他固有的坏笑,喝着波本酒,呀呀地唱起那首“The End…”

  拉雪滋公墓里,鲜花不断,在那里,Jim Morriso与王尔德会谈起什么。你可以看见烛光里,那些诗句飘荡在空中渐行渐远,时间就可以回到60年代充满着麻和LSD风味的街道。

  该有好多年没再听过The Doors了吧,答案是不短于4年的长度,人的心志显然是会随着年龄与阅历自然改变着它的经纬,只是仍然可以记住“When The Music ‘s Over”里那段迷幻入骨的脚踏风琴的间奏。就是那些个闭合着眼睛,轻轻晃着脑袋,学着写下“墓园中芬芳中打开地狱之门,热闹的人群开始进入图腾的欢喜…”

  电影《The Doors》里,奥利弗.斯通将Jim Morrison刻画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酒鬼,此举成为抹不掉的诟病遭到后人一次又一次的评判,当然的,就像我们又怎能简单地形容李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酒鬼那样的取一而绘呢。因此杰里.霍普金斯想要告诉人们一个真相:“诚然吉姆确实有这样的一面,但他身上还具备更多东西:聪明、敏感、慷慨、有魅力、孩子气、幽默。他能够自我解嘲,不管有多痛苦烦恼,他从未把自己当成了不起的大人物……”

  就像尼采虽没能给自己成为自己思想里酒神和超人的机会,却愿只身进入疯子的行列,始终选择不与人所同行。酒神的现实还世的Jim Morrison,确实是想将酒精完全地替换掉血管里的血液,还让那些有趟洋在诗歌王国的坚果能随时在口里嚼成粉末,吹散眼前万世不劫的贫瘠思想。

  奥尔德斯.赫胥黎在《知觉之门》的揭示:“掩盖真实故事感知的屏障只有在医生的帮助下才能得以消除,否则只能借助某中非法而冒险的形式来突破。在西方社会,只有酒精和烟草是被允许的方式。而其他打开壁垒的化学药物之门则被列入麻醉剂之列,它们的非法持有者被视为恶魔一般的人物”。从酒神的合法性到尝试禁果的兴奋与期待,Jim Morrison打开了一道一道的知觉之门,他无顾门里面的世界是绚烂还是腐烂,他只管进去游荡,像一个被困窘了千百年的游魂。

  但我们是不能找借口为这所有的所有进行托辞的,灵魂与肉体的错位,精神与肉体的交战,几千年来的人类社会,可以为我们提供千百个范本,他们试图超越,然而逃不了地在超越的途中被各种各样的陷阱所吞噬。我们并不赞美那些被依附在肉体上低能量的药物、酒精。我们只是赞许那些曾经做过努力和抗争的灵魂。于是,有时候你抬起头,会发现有一颗星与你对望,在你眼里,光芒顷刻而现。

  当音乐熄灭,一切终有结果,尘归尘,土归土,此地无人生还。一段崭新历程,已然展开。

【吉姆莫里森此地无人生还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01-05

《无人生还》读后感04-11

《无人生还》读后感8篇06-20

莫言《蛙》读书笔记06-08

莫莉的假期读书笔记02-08

马蒂森写作课读书笔记12-23

蕾切儿·卡森《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05-19

精选《男生贾里》读书笔记01-09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