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学之道》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20 12:46:16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大学之道》读书笔记

  长久以来,中国人对“政治”始终抱持着又爱又惧的情结。 一方面,中国人非常热衷于政治,只要家族成员有从政机会,不但整个家族会有扬眉吐气、光耀门楣的得意之情,甚至整个村庄也会因此而倍感殊荣、兴奋不已。因为在朝为官能够施展抱负,为民造福,当然是好事一桩。各行各业,无不以升官发财为祷,彼此互相勉励祝福,把职场当做官场看待。由此可见,中国人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十分重大。

《大学之道》读书笔记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对政治又非常惧怕,常认为政治是以诈术为手段,目的在争权夺利。而所谓的公共利益,只不过是一种幌子,实际上在掩饰个人的权力动机。 久而久之,大家对于政治,便采取了两极化的看法、抱持不一样的心态。这种矛盾的知,倘若不能加以化解,做出合理澄清,试问,社会人群的共同事务应当如何推行处理?又该如何建立起共识,使大家能够求同存异,在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分工合作,谋求整体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呢? “政”指众人的事务,治理众人的事务即为“政治”。可见广义的政治,其涵盖面很广。在家称为“家政”;在国便是“国政”;邮有“邮政”;户有“户政”;学校也有“教育行政”;而各行各业存在的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众人谋福利,因此可称为“业政”。 换言之,把众人的事务推广到极致,便可成为创造一切人生文化价值的事业。、

  我们从《论语》中可以发现,中国儒者倡导“礼让”,然而,一旦是为了替天下兴公利、除公害的时候,就极力主张“当仁不让”。清初大儒顾炎武更明确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呼吁知识分子应当把政治清明,视为君子本来就应当尽到的责任。不像西方人那样,只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均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知道良好的政治秩序,是经济、社会、教育的根本基础。尽管近百年来,西方学说一直强调“经济”应该和“政治”分开、道德感化的力量不如法律那么有效等学说。但我们心知肚明,中国人有自己行之已久的做法,可以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大道。

  《大学》这一部经典,便是我国所独有的政治哲学之精髓。以自我修养和道德感化为基础,把“德行”与“德政”合而为一。采取除暴安良的做法,发挥仁者“替天行道”(非“替天行道”)的精神,从而建立起百姓安和乐利的生活,并引导整体社会走向止于至善的正道。以五千年的历史为镜,更印证了《大学》之道是“经”,意即根本不变的常则。历朝历代不论实行哪一种体制,只要能够真正据以实践者,皆能缔造出良好政绩,获得百姓的拥戴。 “经”是根本,本立而道生。每个时代有其不同特性,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然而,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方向正确、方法有效、方式合理,并发挥中国固有的“持经达变”的精神,必能“继旧开新”,走出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现代化的中国,既不是全盘西化,也不是恢复古代体制,更不是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这些想法,都已经被证明了根本行不通。 “本立”实际上是我们研读国学的最大好处──把原来的“立国之本”搞清楚、弄明白,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做到“道生”──生出在现代可行的道来! “国际化”不应该是“西方化”,而“现代化”则必须是“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敬恳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大学之道》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君子之道读书笔记01-05

《自然之道》读书笔记01-23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书笔记01-03

《自然之道》读书笔记范本02-12

《自然之道》读书笔记2篇01-31

大学之道演讲稿12-15

大学生进入外企的求职之道01-10

《回归大学之道》读后感范文03-07

大学之道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