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书笔记作文

时间:2021-02-24 15:41:4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推荐】读书笔记作文4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笔记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读书笔记作文4篇

读书笔记作文 篇1

  今天阅读家庭的影响章节中关于父亲和母亲作用的陈述。虽然前述章节对于心理的分析,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人看来足够振聋发聩了,但是这一章节就完全暴露了他的逻辑不严密以及偏见,非常遗憾。

  作者对于母亲职能的理解和武志红老师观点中常用的“承接”“看见“有一些相似,不过他过分夸大了母亲对于孩子心理的作用,其他因素也是通过影响母亲来影响孩子。

  这里还有一些明显有偏颇的预设观点和无法成立的推论。预设养育以及一切附带条件都是女性的责任,预设女性就应该做家务,并且通过“潜能是通过社会责任感得到发挥的”来美化之。

  “母亲常常将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整体,才会感受到主宰生命的力量。”诸如此类。

  我没有孩子,和父母谈过,将来生育也不是必选项,对这个发表观点未免有些外行指挥内行,但是仍然要说一句,母亲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需要孩子才能够完整人生?为什么需要家务才能够体现“社会责任”?如果是一个经济基础与社会职能都健全的女性,作者的观点根本立不住脚。

  他的确强调了女性地位平等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心平气和地履行职责,做家务抚养孩子,而没有提到二人的分担。实际职务的不平等,那么口头平等就是空谈,不过是哄骗罢了。

  倘若我这样说是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平等,那么从作者当时社会环境来考虑,几十年前女性的社会地位尚不如现在,将女主内男主外作为一种平等,那他是否像认为女性应该承担家务一样,认为父亲应该负起家庭的经济责任呢?不,他是这样说的:“妻子没有理由强迫丈夫承担家庭中的全部开支。”可见一斑。

  作者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误认为本质,在根本性的概念错误上,是无法建立真正平等的观点的,顶多提供表面上的平等名头罢了。

  我建议这一章应当把对父亲的期待作为对家庭双方的期待,作者认为父亲应当“走出家庭过自己的生活“,应当“将人生的三大问题——事业、友情、爱情处理得当”,实际上这才是对一个完整的人应有的期待,他对母亲的期待不过是如何更好地成为家庭附属物,一个“第二性”。

  不得不说这一章让我对作者相当失望。

  又及:另外,作者这里有一个用词,“遗传性格”。遗传对基因与解剖结构的影响显然存在,基因与解剖结构与人的性格乃至病理征的相关性也是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了的,那么遗传和性格就可以放在一起了吗?“遗传性格”这个词儿就可以成立吗?

  而且相关性的证实方法也存疑。这是我的知识盲区,无法讨论了。

读书笔记作文 篇2

  《灿烂千阳》是胡赛尼四年后出版的第二本小说,出版之前即获得极大关注,XX年5月22日在美国首发,赢得评论界一致好评,使胡赛尼由新人作家一跃成为受到广泛认同的成熟作家。

  《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霸占了《纽约时报》排行榜数周。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但是相对来说,《追风筝的人》的文字略显稚嫩。

  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被人称作“哈拉米”。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塔里克还活着)终于被揭开。当莱拉再次看到塔里克时,多年前的梦想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但是拉希德根本不可能放她走,终于在当天晚上多年来积蓄在心中的怨恨爆发了,拉希德想要杀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一个人背负上了杀死丈夫的罪名,最终死在XX的抢下。但是却给莱拉换来了幸福。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曾经受过的伤,觉得一辈子也忘不了,可还是都过来了。曾经离开的人,以为一辈子也放不开,可后来还是发现,原来真的不会,离开谁就活不下去。曾经说着的梦想,你也没能实现,可是却在实现梦想的努力中,找到了喜欢的那个自己。-***-)

读书笔记作文 篇3

  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 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来源,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读书笔记作文 篇4

  在我读过的书中,《苦儿流浪记》是我最喜欢书之一,起初,我并不太喜欢看这本书,但是不一会儿我就被书中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的情节迷住了,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雷米生活在巴伯汉妈妈的家里,巴伯汉妈妈对他很好。雷米八岁那年,他的爸爸因为受了伤不能去工作从巴黎回来了。雷米从父亲口中得知自己是个养子,雷米伤心不已。由于家里没钱,养父把他租给了流浪艺人维达理,跟着这个班子开始了流浪生涯。不久主人不幸入狱,他只好和四只动物艰难度日。在这期间,他遇见了母亲和弟弟,却并不知情。离开母亲后,三只动物陆续惨遭不幸,主人也失去了性命。雷米被一位花匠收留后,花匠一家又遭遇天灾,他只好再去流浪。他从矿难中幸存下来后又到了假父母手中……

  我佩服雷米那种不怕挫折的精神和勇气。读完这本书后,我终于深刻的理解了“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的意思。

  想想雷米,再想想自己,我很惭愧。有时我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没怎么想就去问姐姐。经姐姐讲解后,才觉得那道题很简单。比起雷米,我差远了。

  以后,我一定要学习雷米!

【【推荐】读书笔记作文4篇】相关文章:

简爱读书笔记【推荐】03-23

【推荐】简爱读书笔记03-06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推荐】04-05

【推荐】读书笔记作文合集10篇04-24

《小王子》读书笔记【推荐】04-06

小王子读书笔记【推荐】03-31

【推荐】《昆虫记》读书笔记03-30

红楼梦读书笔记【推荐】03-30

西游记读书笔记【推荐】03-30

【推荐】爱的教育读书笔记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