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第七天》读书笔记

时间:2020-12-01 16:31:0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第七天》读书笔记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七天》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第七天》读书笔记

《第七天》读书笔记1

  这本书就是一本特殊的书,通过死去的杨飞,回忆生前,与死去人的对话,看到另一个残酷,温暖的现实,一场心灵的颤动。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一个很真实的思考。死后与妻子,邻居,朋友,父亲的相见,注定了人生就是相遇,离别,再相遇。我们苦苦挽留的,我们终将失去的东西,都会在人生这辆火车咕噜咕噜中过去。

  最另我感动的是杨飞的父亲(杨金彪)明明那个杨飞就不是他的责任,但是他却倾尽全部,而他的死之前给了那个抢他衣服的人最后的善良。也让我思考,一个好人终会有好报吗,一个人保持最善的自己会过的很好吗?他一生围在儿子的身边,生了病也要去他抛弃儿子的地方再看一眼,每次想起他的举动,我都会忍不住红眼睛,我不知道一个把全部的爱给一个人是多么大的一个赌注,但是这一生父母就把赌注压在我们的身上。其实我们生前能做,为什么死后才想起做,人生是不应该辜负的,或许将来你不会是一个大福大贵的人,但对父母,你可以做到尽自己的努力。

  一个人最后的消失是活着的人对他的记忆,从前没觉得记住一个人有多重要,但是对于需要你记住人,是很重要的。

  余华的书或许很残酷,但是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残酷中有着对温暖的爱,最软的心,总给人不一样思考。对于我来说,他是一个很耿直的,很现实的作家。

《第七天》读书笔记2

  第一天,留恋人世

  第二天,遇见爱人

  第三天,回想亲人

  第四天,抵达永生

  第五天,发现妈妈

  第六天,碰到熟人

  第七天,找到父亲

  活着,在冷漠的环境里靠爱取暖

  死去,在善意的国度里因爱相遇

  始终觉得余华笔下的主人公有种对生命的抽离感,不戚戚于命运的感觉,很郑重,但不苛求,会悲伤,但不感伤。就像知道了留不住妻子了,不缚住她;知道饭店起火了,不跑着逃离;知道自己死了没有墓地,只是起身走了……

  也许杨飞在死无葬生之地经历的七天,听到的想到的在生时发生过的事真的每天以各种形式上演,但当时只是当报纸新闻来看,一个热度过了有下一个,谁也不关注背后,谁也不关心无名者,现在何尝不是呢?一边是残忍,势力,欺压,一边是无奈,遗憾,挣扎,幸好我们里边有善良,尽力,所爱。

  其实死后的人与人间的其乐融融如果现实中能达到最好,不能达到也没事,生活的样子还是有很多可爱之处的。被强拆房子的夫妻有一个懂事的女儿,幸福的家庭,死后诉说的询问的也是女儿的情况,甚至没有提到拆房公司……

  生命与生计,认真与苟且,拧巴与放下,欲望与野心,厉害与宠爱,追逐与郑重,无奈与尽力,主动与被动,顺应与挣扎……

《第七天》读书笔记3

  对于一部作品,除了语言结构等基本功以外,我们经常使用的“好小说的标准”是:打动人的内心和作家的社会意识。用这样的标准衡量,《第七天》算是一部好小说。感伤悲苦是这部小说的根本,杨飞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魂魄,生前努力地存在,死后努力地寻找。在一个强势纷杂的外部世界中,小人物的挣扎努力无疑是令人同情的。作品营造的“死无葬身之地”里熙熙攘攘的无处安息的灵魂,更是给人荒凉之感。活在世上的小人物,生命是最终的底线,也是最慷慨的代价,任何一个看似偶然的小的变动,就能要了他们的命。突然被砸死的自己,自杀的前妻,因为一个山寨手机跳楼的鼠妹,车祸丧生的年轻人,被唤作医疗垃圾的二十七个婴儿……反倒是父亲,因为癌症而死,稍微给这些死亡增添了一些伦常的必然。

  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是余华一贯的坚持。《活着》是零度写历史,是个体在历史中的挣扎;《第七天》是零距离地写现实,是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只是这一次,他站到现实中间来了。也许是因为太近了,满篇都是现实发生过的激烈事件,人们才会说他“用新闻串烧来弥补素材不足”。

  在我看来却是作家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解读现实。当然,我们不能评价这部作品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也不能将余华比肩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他不是那种可以用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来批判现实的作家,但他是余华,是用《活着》的艺术灵感来创作《第七天》的余华。他曾说:“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灵魂的诉说和新闻事件的.密集,也许恰是对现实的一种荒诞表达。()以前的生活和时代都朴素而单一,现实往往没有作家想象出来的生活更新鲜精彩。但是近几年,社会的巨变让我们惊叹:生活早就超越了想象。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生活中处处都是突如其来的荒诞。

  再说题材,小人物在现实中的挣扎,虽然并不新鲜,但却是传统写作最为关注、也是最容易上手的题材。同样的挣扎,在前几年的作品中,多少能让人看到些希望,比如福贵,虽然遭受了所有的灾难,他还活着。到了《第七天》,这些挣扎的尽头,都是绝望。杨飞,这个生不逢时、死亦不逢时的魂灵,在横向的社会层面遭遇、见证了所有极端的苦难。他遇到的所有人,都是草根,都生活在惶恐中。小说中最无争议的部分,是作者对父子感情的建构,这不仅是作品最大的情感支撑,也是被各方声音肯定的亮点。淋漓尽致地写父子情深,在历来的作品中,除了朱自清的《背影》,就数这对父子了。如果杨飞的生活中还有一点亮色,那就是父亲对他的爱。小说里满是对父子情深的各种描述,不经意间触动内心。“我乘坐的火车驶离车站时,他站在那里看着离去的火车挥手,虽然站台上有很多人在来去,可是我觉得他是孤单一人站在那里。”“第二天我父亲不辞而别,他走得无声无息,连一张纸条也没有留下,拖着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离我远去。”

  从对父子关系的建构上,也能看出余华不再是当年那个先锋派的旗手了,因为当年先锋创作中很重要的母题是:杀死父亲。如今几十年过去,父子讲和了。这些都显示了余华创作中温暖的内核,虽然满目疮痍,但坚信人性良善或者说是希望还在。

  读《第七天》,让我总忍不住想到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作品弥漫的也是同样的悲伤、压抑而绝望。小说结尾处写着:涂自强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这句话不只点了方方自己小说的题,也点了《第七天》的题,更点中了这个时代小人物命运的题。

《第七天》读书笔记4

  好久没看小说了,内容非常引人入胜,一种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虽然是一本灵异小说,讲的是人死后7天所发生的事情,但是没有一点恐怖的感觉,觉得就是像现实生活一样。

  书中的父子情几处都让人落泪,尤其是父亲把他丢弃后又去寻找这段,现在想起来眼泪仍然在眼中打转。作者始终都是用最普通的文字来叙述,但书中所流露出的感情确是最真挚的。

  在看书的时候只是当小说在读,没有很深刻的去思考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只是感动一下过就过去了,后来在上班路上在想这本书的内容,突然觉得作者像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很深刻。

  人走后的7天一直在找寻自己生前所经历的一切,人们爱是一直都没有消减,但恨却逐渐随着时间一点一点都会消散。

  父亲对孩子深情的爱,父爱的那种执着着实让人心疼不已!

  鼠妹在得知真相后的悔恨,男友对她真诚的爱,无怨无悔的付出甚至付出了生命,令人叹息!无知的人儿呀,只是活在了自己的想法里,轻易的就放弃的生命,当不知世界不会因此而停止,爱你的人终究还是爱你,为你的爱不会因此而停止,但……终究触碰不到了

  珍爱生命,不要活在自己的意识里,爱一直围绕着你,唯独自己不知道而已!

【《第七天》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第七天读后感04-15

《第七天》读后感7篇04-15

军训第七天心得15篇04-04

挫折读书笔记04-11

孝经读书笔记04-08

《孔乙己》读书笔记04-03

生命读书笔记04-03

《亡羊补牢》读书笔记04-02

《蝎子》读书笔记04-02

《珍珠》读书笔记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