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

时间:2021-02-28 17:07:22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1

  最近,我阅读了《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一书,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深感此书是一本好书,特此与大家。

  本书的优点一是在于其语言的朴实易懂,能把经济金融方面的一些专有名词以通俗的语言转化,或是以简单的事例来解释给读者。二是将经济学的内容分为一个一个小节,每小节的篇幅都不长,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经济来写经济,这使他不像其他经济金融类那样冗长又枯燥。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生来说,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工具书,也可以是学习经济的入门书。

  在本书中,我最喜欢名叫《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的那一节。当今,时常会有报道:“xx研究所声称经济将在xx年赶超xx国家”此类言论屡见不鲜。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这种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长远预测是的。将这种行为戏称为“画今天的饼,充明天的饥”。长远的未来充满随机变量,经济发展的快慢随着这些随机变量而。

  天灾人祸,不可抗力都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趋势,于是在这种未知的状态下,对未来的任何长远预测都是不负的。作者提到,比长远未来预测好的多的是短期预测,或者说是短期。有了短期的规划和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走得稳。老老实实做今天的饼,总比不着边际地画明天的饼好的多。

  所以我认为,国家若想要经济发展,高喊“xx年超过xx国家”这样的口号是无意义,规划和目标不会把国家经济向前推动分毫。而是应该清醒地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儿,该怎样扬长补短,这才是正确的方式。诚然,经济的规律在发挥作用,引导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序运行,我们有个大目标固然重要,作为研究机构,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力气在刀刃上,用他们的去指引经济发展,他们这些研究机构应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如何能够从根本的机制制度上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我们今天的经济,缺少的是创新,缺少的是一种推动创新的温床,能够让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未来很远,我们向往,把握当下,完成当下应该承担的责任。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经济二字与常人的太遥远,读了之后才发现,经济二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货币、GDP、与市场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而我们都是经济社会运作的一员。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2

  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

  1 以物易物与交易"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2 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

  3 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

  4 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

  5 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 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

  7 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贸易的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

  8 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 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如日本中国。

  10 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3

  最近看了一些书,在这里记录下当时看书的感受和体悟,共享的同时也加深自己的理解。闲话少叙,《经济学思维》。

  首先说下阅读本书的感受,这本书不是成体系的介绍经济学理论,但是里面类似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经济学理论或者我们默认的市场规则。

  首先,其实我们的社会对于读书和教育有偏颇,以下有个观点:

  一个正常的社会,大部分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能够带来财富的实用性知识,获取的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学校教育,实际上,能够获取到这些实用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恰恰不是学校,而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说直白点,就是干中学。

  中国社会上,总是盲目的抬高读书的地位,好像阅读就是一种多么高尚脱俗的事情,要么就是一种大家认为“读书无用论”,其实阅读就是和我生活中的必要环节一样,你喝水吗?上厕所吗?你挠痒痒吗?对不对,只有把这个事情当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你才能放下,真正的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乐趣,否则要么就是装模做样,要么就是骗自己,(你能骗的了自己吗?)

  书中关于读书的观点,分享一下:

  读书之三要:

  A、要阅读整本的书。现在社会的碎片信息太多,人们反而没有一种框架和推理的能力,变成了盲从之众,这个意思是说作者可能在某个方向上只是提出了一点他的升级的观点,但是为了表明他的这个观点在这个位置上是如何比原来先进的,他需要介绍下现在的整个框架和人们针对现状一个通用认识。

  B、要带着问题去读书。主要针对知识性和工具性的书来讲,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带着整个问题就需求答案,就类似当年我们刚学会查字典是一个道理,针对性强,解决问题之后得到满足心理更强。说相声还得抖个包袱呢,是不是?

  C、读书需要和人讨论。如果只是一个人读书,读完之后感觉自己是理解了,但是人是有一个心理暗示:就是惰性原则,以为你自己懂了,如果现在有个没时间的人,让你去给他讲一遍,这样人家算是带着问题来听书,现实情况是你有90%的可能会被人问的张口结舌,估计还得重读。另外一个场景,就是我们当年上学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讨论平台,大家水平差不多,遇到问题及时就沟通,互相学习,这样你学到知识就能记忆一辈子。

  读书之三不要:

  A、不要带着包袱去读书。其实就是说不要觉得你读过几本书,你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他在社会中的综合价值已经体现了是不是人才这个定义了。不要总觉得读过几本书,你就是人才,就被埋没了。

  B、不要玩物丧志。这个观点说实话,我不是太赞同,主要意思是不要太执着于书的形态(是否是纸质的,电子书也能看),这个东西我觉得主要看个人的习惯,现在人们获取知识来源这么多渠道,其实就是个人习惯。

  C、不要只知读书,不知现实。个人认为这个观点比较重要,其实说出了社会中很多“书呆子”类的,只具备书本知识,但是脱离社会现实,办理实际事务时比较低能,还会影响他自己对社会形成一个扭曲的认识。在一些比较抽象的领域,比如围棋、数学、计算机类的,可能会容易出现天才,可能十几岁就成功了,但是不会有十几岁的法官和人事经理(这些需要社会经验积累)。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关于书籍的读书笔记11-23

经济学的简历模板范文12-01

关于走进书籍作文(通用22篇)04-26

关于书籍作文600字(通用40篇)04-26

王二小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2篇)04-27

经济学基础09-18

关于书籍作文02-23

经济学论文致谢11-22

《大禹治水》读书笔记范文300字(通用9篇)04-27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