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时间:2022-06-24 15:27:5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0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范文(精选20篇)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

  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幸福和完满。我们教师则需要从职业生活中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和满足,从而找到人生的价值归宿与生命欢乐。在我们教师职业中,敬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态度;而悟业是对职业基本要求的认识与深化;在不断地悟业中,教师能从教育影响中感受自身的劳动价值和生命价值,有次更加发自内心的投入从事的工作中去,实现职业生活与人生活动、生命活动的合一,即达到了乐业的境界。

  敬业是一种规定,而乐业是一种修养。真正乐业的教师,就是心中装着自我,自觉享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首先教师要学会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喜悦。法国作家雨果说过:“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让我们尽情享受学生的爱。课堂上,学生专心听讲,为了回报老师的期待,那是学生的爱。课后,学生围绕着你告诉你不知道的小事,那是学生的爱。学会享受学生特殊的爱,教师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其次,教师要学会享受“教学生活”。教学意味着生活,教师在努力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时,也是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人生,同时体味到教学本身的乐趣。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我们的心不是机械地在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而是与学生心心相印,自然的敞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感受课堂,就可能得到生命的快乐体验,甚至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我们和学生全然进入人课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就是职业幸福感,就是乐业的最高境界。

  读了《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这本书后,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多读书,勤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优良、适宜的教师职业道德将教育生活引向和谐、美好,成为教育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2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以敬业、悟业、乐业为基本线索,抓住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的追求。书中对教师职业的生存状态也有着真实而切近的关注,体现了对教师人生、教师职业生活以及当代教育问题的关照。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3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读完已久,可是其中却有一种东西一直深深的吸引着自己,并不断地让自己不停的思考,那就是——创新。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师德修养的新时代也要求着教育创新。因为民族对创新能力的呼唤来自于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创新的教育要靠具有创新品格的教师来实践。

  还记得书中讲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英国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一位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一割离,观察。校长得知后极为恼火,因为这只狗正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欢的狗。校长的处罚决定很快出来了,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这实在是出人意料!麦克劳德接受了处罚,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杀狗事件”就这样画上了句话。而小麦克劳德却从此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并因为成功研制胰岛素而获诺贝尔医学奖。在许多年之后,校长将他保存的这两幅画捐献给了博物馆。

  在故事中,校长或许在时间发生之初是极其愤怒的,毕竟死去的是自己心爱的小狗,可小麦克劳德完成惩罚后的震撼也可想而知。校长呵护了一个小孩追求好奇的“生命”。

  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努力呵护生命世界之中的创造,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尽管创新并不是要教师做出轰动世界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创新、都会创新。

  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知识面狭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安于现状的教师是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的;反之,一个知识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勤于思考、进取心强的教师则更有可能创新,也更容易创新。

  就自身而言,或许在创新之路上,善于学习是自己最需要补充的。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读书,是拒绝世俗、获取智慧、寻找教育本质的“绿色通道”;读书,是痛并快乐、凤凰涅槃的情怀。智慧,是一种生命的载体,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是一种成长的摇篮,不是“温柔乡”的滋生。

  教师常常被称为是“灵魂的工程师”,其实并不是我们有多么卓越的“建筑才华”,可以将一个个孩子建造成为“高楼大厦”,而是我们的职业铸就我们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以其特色修建出“特色的楼房”,各有千秋。

  在教育这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我愿意不断吸收森林的养分,从而焕发蓬勃的精力,以创新为视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4

  某些教师尽管很负责、很辛苦、很周到,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为什么这些教师会"事倍功半"呢?看了关于《师德》这本书,揭开了我心中的迷惑: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教师,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

  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赞美就失去了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敬,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懂得这项育人的原则,不应总把精力集中在专挑学生的毛病,专批评学生的缺点上。"毛病越挑越多",绝不会越挑越少。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发现和赞美学生的真、善、美的闪光点上,"美"的东西越赞越多、越赞越"美"。

  赞美不等于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也不等于不批评。这样,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会使他们精神脆弱,听不进批评,一听批评就消极或暴跳如雷。那样实际上是害学生,是"棒杀"。批评是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师德素质,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控制情感,遇心不激,拨亮每位学生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5

  通过学习,我对师德有了认识和提高,对自己所担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6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读完此书后,我进一步理解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并坚定了从细节入手,教育孩子的这种观点。

  雅斯贝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说明教师职业是以育人为中心的职业,培育人的灵魂。

  所以我在敬业的前提下,把“师爱”放入了首位。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的。

  书上提到了一则寓言,非常吸引眼球,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与启发。是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积极的爱让我们成倍地放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促进孩子的精神成人。在我们的教育中“爱”占据了那么重要的位置,然而我们的社会对“爱”却是越来越冷漠。在电视报道中,我们不难听到些“老人摔倒无人搀扶,路遇强盗无人问津”等等,我们的爱何在?我们的良心何在?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孩子使之受到教育,这便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其次,我把“教育创新”放在了第二位。创新,这既是新时代师德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师走上幸福职业路的必经之途。教育创新不仅可以改善教育实践品质,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重要内涵。

  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低年级语文课《雪地上的小画家》。讲到冬天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用自己的足和爪子在雪地上画出美丽的图画。教师问:“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呢?”有个孩子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很不高兴,严厉的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7

  今年学校要求全校老师阅读国内外有关教育、经典名著。近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中国师德风范》,受益匪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师风对于教师而言是多么重要。对于师德师风问题,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斯大林所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要像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公正无私的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有无数教师,为了爱学生付出一生的爱,甚至是生命。我们要以前辈为楷模,并向身边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学习,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我们要注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我们要以高尚的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努力做到敬业律已,以德育人。

  一、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教育者先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影响活动,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

  积极进取,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交给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企业学校的教师,在企业效益欠佳,造成企业办学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学环境和设备有待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应该把教育事业的忠诚作为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支撑自己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积极进取,立足本职,努力工作。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8

  何为师德?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把师德作了精辟地概括,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教育者。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根本,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前提。然而,读了《师德新观察—如何做教师》这本书后,我对师德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师德不仅仅是教师应该遵守的良好的行为准则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名合格教师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教师,该注重自身形象,为人师表,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培养新生代的接班人,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首先,要适应社会要求,更新育人角色,作为一名“二次从军”的教师,我的感触颇深,教育学,心理学,就是教师的“马列主义”,学生的心理在年龄结构上或许大同小异,但毕竟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与社会规范新旧更替引起了在许多重大的是非、善恶好坏问题判断上的多样化。学生的心理不会一成不变,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更新理论知识是扮好育人角色的前提。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决定了学生品德与个性培养中重点的转变。即使是同龄的学生在认知方面也存在城乡差别,要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研究个性差异是一份艰苦卓越的工作。

  其次,教育目标的转化,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做好掌舵人。1999年,国家就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但要真正从应试教育中回过神来,路还很漫长,既有体制问题,也有绩效的考量,真正的素质教育,它的功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素质教育,关乎国家的创新能力,教师作基础教育的执行者,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和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这是素质教育的特征,作为掌舵人的教师,不能隔空喊话,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水平,不能仅仅满足掌握好教材上知识的那“一杯水”,教师在学生的知识传授中的位置是不可动摇的,主导性的作用也是任何教育的实体都无法替代的。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思维活跃,知识的来源面更广,自然会产生许多奇思妙想的问题,学生的“惑”更多了,作为专业“解惑”的教师,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恐怕有“一缸水”仍然不够,需要学习再学习,不断对知识结构进行新陈代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9

  作为一位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的我,当我在网上看了《死亡诗社》、《地球上的星星》、《讲台前的我》后,我的心被他们的师德故事震撼了。Cohen的小男孩、基丁老师、尼克老师是那么优秀,他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地追求,使我感到惭愧,为我以后在工作中指明了目标和方向,难怪有人评价这次学习:这是教师的一次灵魂洗礼与净化。

  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无数值得学习的典型,关键是有否学习的态度,博大的胸怀,谦逊的品格,关键是发现没有、挖掘没有、塑造没有、弘扬没有。为此,我以学校的师德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自己。

  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首先,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乐于奉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爱献给事业,献给学生。其次,注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再次,关爱每位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学生们也决不会喜欢的。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曾为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而伤透脑筋。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最后,注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教师用欢乐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用时间、耐心和关怀帮助孩子们找回自己,找回快乐。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0

  爱生奉献光耀师魂。读《新时期师德修养》有感“爱生、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师德之魂,是师德的永恒的主题,读《新时期师德修养》有感。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无一例外的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这种情怀已成为几千年来为人师者永恒的道德信条。

  它告诉我们:“爱生、奉献”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收支平衡”、不期待“立竿见影”、不期待“掌声、鲜花”,它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理解是一种认知因素,尊重是一种态度,它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而爱心则是一种情感,即是天然的情感,又是理性的升华,这种爱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这种爱是在理解和尊重之上建立起来的,是情理相容的,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为它能满足学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又能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种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这样的师爱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和谐、光明和快乐,从而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师德的真正的内涵。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奉献这种师爱,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奉献的职业,这就需要教师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用一种忠诚和热情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奉献”自己。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1

  读了《新师德》我觉得我们做教师应该加强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和品质,对于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敬重教育事业,就要潜心研究业务,不浮躁,耐受得住寂寞。凡有成就的教师,都是从教育职业劳动中领略无穷趣味的敬业者。教师敬业的核心是尊重职业、精通职业、献身职业。

  尊重职业。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热爱和尊重是职业成功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积极的态度,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重的情感,才能维护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悦和快乐等肯定性的体验,在职业活动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一个教师确立和培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事业心,真正的尊重职业,必须具有不能放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自己从事的教师职业看成无比神圣的。这种敬重职业的事业心,包含着决心成就事业的高尚情感、忘我品格、实干作风和奉献精神。

  精通职业。每个教师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都希望自己的职业活动有价值、有意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而要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就必须发愤成为业务上的行家里手,驾驭、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要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以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自己担负的职业,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成为自己业务领域的专家,就要对自己专业领域劳动的知识、技能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献身职业。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以忘我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幸福。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并以其献身于职业。全身心的投入职业劳动和创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师的埋怨:“如果有机会选择,就是去扫大街,也不做教师,”“在所有职业中,教师工作最苦、最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崇高的职业,清贫的生活,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我觉得有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付出。有的时候工作的时候真的很累,但是我们同时也收获了,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做教师的就应该付出,谁让我们选择这个职业了呢,现在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那么严峻,每年有那么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如果我们今天不珍惜这份工作,明天就会失去它。现在我们有了这份职业,应该感到欣慰。所以,既然我们当初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应该把它做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2

  当前我校开展了“中国师德手册”的读书活动,读罢全文,我掩卷深思,更觉获益匪浅。我审视一下自己,是那样的普通,没有博古通今的学识,没有高超的育人艺术,只是真心真意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流淌着自己的心血,燃烧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真想知道:我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我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他们喜欢我吗?我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一个班级这么多学生,每位学生的成绩不可能都达到优异,就像人伸出的手一般,都有长短之分,所以耐心地对待学生,耐心地教会他们学习,耐心地去寻找、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当你再次面对课堂上学生天真的脸庞,面对他们俏皮的回答,面对他们令你意料不到的举措,不要急于说“NO”,可以的话,给予一个微笑,给予一个鼓励,给予一个赞许的眼神,他会因此而变得“雀跃”,从而激起他更大的学习兴致。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时代,一个需要创造智慧的时代。因此,教者要用智慧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孕育智慧的心灵。为了孩子的快乐,为了家长的心愿,为了明天的太阳更加璀璨,我们要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做自信、自强、不断地挑战自我的教师,做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做充满爱心、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做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做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做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做一个受学生尊敬、让学生喜爱的教师!

  讲台有限艺无涯,还有多少未知的风景等待我去欣赏,还有多少未知的天空等待我去飞翔。年轻的我,要用智慧和汗水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而又丰富的童年。为了给孩子们编织一个纯真而又美好的梦,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学生心中的有个性的独特的唯一!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3

  我阅读了师德手册这本书,其中书中的爱——师德的源泉这一章节,使我的印象颇深,也深有体会。

  纵观全书,提及频率最高的便是“爱”字。于漪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热爱这个民族,她选择了教师职业“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于是她选择挥洒汗水,专注对教育的探索。任维鼎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热爱教育事业,他选择了教师职业,“教育无小事,教育关乎每一个孩子的一生”,于是他甘愿在边远山区任教,一天天在教师这个职业坚守了下来。吴邵萍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热爱学生,她选择了教师职业,“常怀一颗爱的心,爱生活,爱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引导,培养出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是爱孩子、爱生活成了融入她骨血的一生习惯。

  这爱,是一种无私的、伟大的情感。这爱,是教师教育力量的情感源泉。这爱,更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培养,但这爱,却要教师的真心体会、深切感受。爱的真谛是给予,是无求,是忘我,而爱的最高境界是无私。这是楷模们告诉我们的,这是我们需要明白的。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到爱岗敬业。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有所担当。承担那份清贫,也承担那份责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才能在教育中有所收获。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充满爱,是我们身为人师的根本所在啊。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爱浇灌的教育才是饱含人情味的教育,才是饱含魅力的教育。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4

  看了《师德教育》并通过前几天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的学习活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在新时期的素质要求,学习师风师德心得体会。下面简单谈谈几点体会:

  一、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自己应该系统地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5

  无论是教师,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和工人,亦或歌唱家、电影名星,我们都处在同一个时代,共同接受着时代的洗礼和考验。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赋予着我们同样的责任和要求。不过十余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有了深切的体会,我觉得从事教师的职业和任何一个其他的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责任意义,那是因为教师肩负的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新人的责任,是对每位受教育者空前高质量的负责。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社会赋予她的责任要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职业,这也是为什么全社会对教师越来越敬重的重要原因。为此我真的为我所从事教师职业而感到高兴、自豪,同时又深深地感觉到重如泰山的责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有一种什么样的德育观就会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最后还会落实到培养出一代什么样的人。因此,多少年来,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总是在不断地铸炼着自己的师德观。探索和实践,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一、青年教师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冲击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谁都无法超越对现实生活各种实实在在的需求。作为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我们青年教师,对现实社会的依恋度更大,而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和冲击也不时困扰着我们。其一,金钱物质与创业发展的诱惑。近些年来乡镇私营企业遍地开花,涌现了一大批富裕阶层,尤其是那些掌握有文化技术的人们。这对知识层次较高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一方面是相比较之下,教师工资收入的微薄,这与现实开支的不断膨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另一方面是知识人士创业心理的活跃,从私营企业的发展看到了个体创业的巨大潜在空间,这从某种角度上讲诱惑了好多年轻教师企业创业的潜在心理。其二,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泛滥。当今社会创业是主流,但也不能不看到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抬头,甚至泛滥,社会上处处充斥着吃喝玩乐、灯红酒绿的现象。从全社会反馈出来的信息看,这些东西对青年人的诱惑和伤害都是巨大的。其三,社会期望对工作造就的巨大压力。当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一股具有汹涌之势的社会潮流,这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再加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长的、岗位的种种压力自然就不在话下了。其四,来自教师自身家庭的压力。教师也有家庭,也要负起对家庭的责任,除了抚育子女、照顾老人之外,还有永远没完没了的繁琐的家务事,只要哪一个方面处理不好,都有可能造成对工作的严重干扰。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做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以上四个主要方面的压力,她在现实生活中要面对的压力也许还要多得多,这些压力都将有可能凝结成一股股不利因素来冲击教师的工作和事业,但只要我们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德育观,这些问题就能够处理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反而变成促进工作、使工作更出色的有效动力。

  二、心理调整的角色作用

  人们的社会分工决定了人的社会角色,而人的社会角色又决定了人必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具备的角色素质。我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人民教师,但当时只是一种朦胧的对教师的天然崇拜在起着作用,显然不会明白做教师的艰辛,做教师的压力。真正当上教师以后,才知道要出色地担当起这样个角色是何等的不容易。这些年来我体会到,依照教师角色的要求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从灵魂深处真正明确自己的角色责任和必需具备的角色素质。心理调整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要走向成功必需建立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一,要充分明确教师岗位的重大社会价值和深刻社会意义,从而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教书育人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命运,培养好一个孩子也关乎到一个家庭的安稳,甚至兴衰,更涉及到一个孩子的前途命运,由此可以看到做教师有着何等重大的责任。二,要有超脱的目标追求。既然教师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又是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我们就不能被金钱所迷惑,不能把金钱放到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做教师就是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目标和追求,这也许正是做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关键所在。三,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奉献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必需具备的道德品德,对于教师职业要求的奉献更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奉献,教师的奉献是对孩子们父母般的奉献,对未来社会负责的奉献,因此教师的奉献是最彻底、最无私的奉献。

  三、师德观的铸炼贵在实践

  每个人的道德观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她一方面有个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还有个实践提升的过程,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来实践、提升自己的德育观呢?我认为:

  首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把学习提高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既是我们身处这个社会的幸运所在,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压力所在。今后的教学更注重的是科学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有强烈的学习紧迫感,不断地提升理念,探索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其次要“行为世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学习、做人的座右铭。教师在学生眼里是被敬重的楷模,因此做教师首先要事事处处以楷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做学生的榜样。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正像有位教育家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例如我班上有个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但课上课外时常要耍小聪明搗蛋,影响人家的学习,所以同学们讨厌他,我也感到棘手。于是我想方设法,一方面引导他学习一些拓展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使他感觉到学无止境;另一方面循循善诱地教育他要尊重别人,只有首先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他终于逐渐转变,还被大家选为了班干部。

  再则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岗位是永远年轻的岗位,永远让人钟爱不够。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在于永远与孩子们打交道,永远与渴求知识的眼睛打交道,这让教师永远保持了激情和活力,也让教师成了学生眼里至高无上的尊敬,那种自豪感永远激励你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也让我们全身心地去珍爱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那些一般意义上的差生,真是让人欲爱不能欲罢不休。我班上有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的习惯差极了,不讲卫生、多动、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等等,简直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课上别人都认真地学习他却爬到纸篓那边去玩垃圾,课后又跑来跑去惹是生非,一天下来总像我们小时侯看到的捅烟囱的人。从他成为我班的一员开始,我就被拖入“苦海”,但我始终不曾放弃。我帮他洗手、整理衣服、削铅笔、擦汗,从生活上关爱他;为了让他较好地完成课业,放学后我不厌其烦地带他重新学,还给他饼干巧克力奖励和鼓励。老师给他的无时无刻的关心和爱护感染了同学们,大家慢慢都接受了他,使他有了一份全新的自信和自尊,他渐渐懂事了、可爱了也更聪明了,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份从未有过的甜蜜。由此我想到,珍爱学生是无私的,也必须是全身心的,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任何一个学生,他们也会用惊喜来回报你。

  再者,要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实践素质教育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取得新成效。总之年轻教师的师德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过程,并不是仅仅侧重了一两个方面就能做好的。我们的路很长,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咬定目标不放松,我们终将成功。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是的,我们相伴着美好,美好也相伴着我们,我们为了美好心甘情愿,奋发一生!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6

  读了朱局长的《师德随想》,感触颇深。一篇随想道由一些实例引出现在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导进而提出两条建议,最后更是结合时代教育背景,给我们的教师一个准确的定位。

  在读到“听说,老师发脾气将一名学生的水杯从教室扔到窗外,更有甚者体育课上老师对调皮的学生拳脚相加”时,我不禁想到我小时候,虽然没有被拳脚相加,也曾被老师拿着小棍打手心。犹记得自己初为人师的第一个月,经历走出大学校门又走进小学校门,在这简单的转变之后,我开始体会到了自己肩头上有怎样一种责任。这种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一直小心谨慎,事事亲力亲为,但是当孩子做的不如自己预想的那样时,总是着急、上火、忧心忡忡,不自觉间言语批评之语就过多了。然而,效果却收效甚微。

  接着读到朱局长语重心长的对教师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仁爱与宽容,选择了执着与坚守,选择了高尚与自律,不然何以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感悟良久,深深佩服朱局长的心胸和气度。想想自己,很多时候容易因为孩子琐碎的事情而懊恼和无奈,总是想为什么孩子不能再老实点,不能再认真点,不能再把字写的漂亮点。无奈和懊恼之后,其实想一想,真应如朱局长所建议的那样,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犯下错,我们也曾犯过。所以,之后我转变态度用微笑和鼓励来赞扬我的孩子们,结果他们的积极性顿时被激发。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也及时在私下进行教育。事情正如朱局长所说,就是这么简单,指责种下的因是伤害,收到的果是怨怼;宽容和鼓励,种下的因是自信,收到的果是成功。

  最后,学习到朱局长给教师的定位时,更是体会到了朱局长的话语的内涵丰富。领略其中一二,与大家共勉。首先,在课堂上,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会自主学习。老师只是在学生碰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现,给予帮助。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课下的活动中,也让孩子自己去尽情折腾。只在他们做出出格的事时,适时出现,对他们不对的行为进行纠正,指导。我觉得只要这样才能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7

  近日,学校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片。我看了以后,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闫秀珍、梁淑华两位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向阳小学的闫秀珍老师,善于创新,让孩子自己设计提纲板书,通过观看短片,我们看到了成果。她通过长期以来的付出和坚持,取得了学校,家长孩子的信任。

  她有很多机会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去挣钱,但是她舍不得孩子们,她不想让山里娃世世代代都是文盲!孩子辍学,她就跑遍大山的每一道山梁,每一个角落,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让孩子们上课,用一片赤诚之心换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辛勤地浇灌着下一代。她就是二道甸子荒沟庙教学点复式班的梁淑华老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教育实践证明,师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献身教育,重在实践师德。怎样看待学生,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当好教师,这一课题是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8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光辉的事业离不开崇高的师德。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区教师,为了偏僻、贫穷、落后的山里娃,他和家人省吃俭用,休息时他到煤厂去背煤,挣来的钱给山里的孩子交学费,十几年来他坚持不懈,在他的帮助下村子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失学。作为一名山区教师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山区的贫苦的学生们。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关爱每位学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爱心好比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爱施予学生,是与学生最好的沟通方法。记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内学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离家一百多里的地坛医院去看望李彤时,孩子激动地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医院不让太多的人探视,老师会把你们对同学的这种关怀、思念和深深的爱带去的。”“老师我们能不能利用活动课为李彤做一张贺卡,把我们最真诚的祝福写在上面?”于是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纸,孩子们静静地画着、写着,想把对同学的爱都写在上面,想用这张小小的白纸传递着同学间最纯真的友谊。十分钟后一张张多彩的富有深情话语的祝福象雪片一样飞到了我手中,虽然这纸很轻很轻,但满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虽然这纸很小很小,但充满了同学间的关爱。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说:“老师这节活动课我们虽然没有到外边玩,但我们觉得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看着手中的祝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感到了爱的涟漪在我胸中激荡。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班有个学生叫林恩达,父母离异。他的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坏习惯而且还患有严重的多动症,爷爷奶奶过分的逆爱使该生无法进行良好的学校教育。我和他之间又建立了交心日记,把他的表现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与他促膝长、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帮助、及时的鼓励、循循善诱的引导终于能看到他的微弱的进步。但五一七天长假回来又如初,我真是有点泄气了,但我他必定来受教育来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在各科老师的紧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使他的内心宽容了许多。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悔。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几十双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在3月7日我为孩子留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写一首诗献给为我们操劳的妈妈,从中他们懂得了妈妈对他们的爱。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19

  记得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深深地记住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毕业后和所有的老师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这个传道授业的角色。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师们不时地遇到困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育,结果发现,新的时代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更高要求的使命,尤其是今天读完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中的第二个主题——师生交往中的师德,让我想起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但是,现实中,真正具备这种品质的教师真的是凤毛麟角。而我也看到了自己相对于一名师德高尚者的差距。

  主题中的几个案例都很真实、生动,尤其是案例“老师我服您了”让我再一次感到肩上的压力之重,明白原来学生是用来保护的。案例“嫩绿的小草”和“什么叫台风”又给我狠狠的一击,提醒我教师的终身学习是绝不能掺假,也必须要坚持的。还有案例“请老师也对我笑笑”让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继续地多些微笑,把自己的微笑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微笑是阳光,花儿需要,草儿需要,所有生灵都需要,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做教师的要吝啬呢?所有的孩子坐在了自己所带的班级,那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他,并对他人生的发展负责啊!

  如果要当好新时期的教师,那么这本《新时期师德修养》就特别值得一看,只有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陈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真正地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踏入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队伍。我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不再是道德的唯一榜样,而是用自己的爱去工作。这种爱有它自己独特而好听的名字——“师爱”,它是师德的核心,有了这种爱,教师教育学生就有了感情基础,我想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会实现其根本的功能。这种爱是神圣的,是别人所无法给予的,所以我要敞开自己火热的胸怀,给我的学生再多一分关心、多一份爱。

  合上这本还没看完的书,眼前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心中想起自己的学生。都说谁的孩子像谁,尤其是脾气秉性,那么我们做教师的有那么多别人的孩子,责任重大呀!所以我想:在新的时期,教师应该怎样当不用再思考了,教师就该这样当——做一个一点一滴都能让高尚师德闪闪发光的人民教师。

  凡是能提高自己的书,要多看。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 篇20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无疑是一股清风荡涤我心中一些阴暗斑点,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确了方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

  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

  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

  我想做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待教育事业:

  忠诚并献身与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指导下,在处理个人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关系时候,应采取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所谓的“甘为人梯”、“燃烧的蜡烛”精神。

  二、对待受教育者: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强调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师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严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学生。

  三、对待同事及教师群体:

  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现实中要表现为理解、团结和谦让。

  四、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

  真诚相待、主动参与。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对家长的坦诚的沟通愿望,以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发起或者参教育有关的社会性活动。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2017教师师德修养总结01-05

教师个人师德修养总结01-18

师德修养感言01-27

师德修养学习读书笔记(通用11篇)06-13

关于教师明师德重修养征文06-27

师德修养的体会感言01-12

师德修养心得01-11

师德修养学习总结04-26

谈修养的读书笔记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