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时间:2021-06-16 18:04: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它们相辅相成,既讲到了个人要全力以赴确立目标,进行个人修炼,并由依靠转向独立,从而实现"个人成功",也讲到了要透过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等,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一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渴望成功的人给出了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我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我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明白自我要做什么,也清楚就应怎样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透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我的命运。

  正如一个人的杰出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人生,一本书的优秀并不因为它所表达的一切都是真理,而是因为他的某些部分表达了可能被忽视的真理。这一点,即使在我们阅读德鲁克这样的大师名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有权质疑,但是开始读一本书时,我们应该是开放的,是接纳的。这让我们看到更多真知,并不断学习和前进。

  史蒂芬。柯维(StephenR.Covey):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他是柯维领导中心的创始人,也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FranklinCovey)的联合主席,曾协助众多企业、教育单位与政府机关培训领导人才。柯维博士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本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

  献给"渴望"成功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进入中国时,带着众多荣耀: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军队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全球销量超亿册!作者史蒂芬?柯维也有数不清的头衔,还被《时代》杂志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看着这架势,如果不阅读这本书,那其他书也没有阅读的必要了。

  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关于"成功学",市面上有不少书籍,比较著名的大多来自美国,本书是其中的代表之作。美国社会的民众都十分强调个人拼搏与成功,这与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历史学家早就指出,近代西方社会的崛起和其他文明的衰落,基督教精神功不可没。许多神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等其他国家,孜孜不倦的宣传教义,带着一股闯劲,而佛教却没有这种闯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同样的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这不禁令人想起国内著名的出国培训机构"新东方学校"的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如果有读者听过该校的大型讲座,估计也能体会听讲时的兴奋与激情。新东方也算是美国精神在中国的一面旗帜吧。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民众也渴望追求"拼搏"与"成功",一扫先人的儒雅之风。本书在国内风靡一时也不难理解。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与宿命观人可以造就么?余世维先生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非常有道理。很简单的推理是,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惯是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知识),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技能),更有这个意愿去做(意愿),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宿命观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人的习惯、性格和命运是不能改变的,是冥冥之中的上帝/神早就安排好了的,推开讲来,有些人能够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是注定的,有些人不能改变,这也是注定的。世界万物的秩序和进程,每个人的性格命运,上帝早就安排妥当。现代社会主导宣扬拼搏和个人努力,而鄙夷宿命观,有功利的现实基础。

  个人拥有选择权,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主动积极(BeProactive)是书中提及的第一条习惯,作者认为:客观条件受制于人,并不足惧,重要的是,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并且可以对现实环境进行主动积极回应;人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机会,做一个真正"操之在我"的人。其中很有份量的一句是"有选择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个体拥有选择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潜规则是不能妨碍他人选择的自由。接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导致的结果承担责任。当外界出现刺激时,积极主动的人必须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然后给出个人特色的回应。这种自由被视为"人类最终的自由",即在任何环境中,人有能力自由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回应方式。这给广大没有做出选择的人提供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双赢-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个人领导的习惯(要有目标),个人管理的习惯(要事第一),均为相当合理的建议,不一而足。对于习惯四-双赢,我仍想多说几句。经过不少时间的'教育,现在大家对"双赢"已耳熟能详。小到人际关系、企业合作,大到国家战略,"双赢"理应成为重要的准则。时值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危机、恐怖主义盛行,成百上千的生命随之消逝,"双赢"二字显得苍白无力。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二篇

  本书将七个习惯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功,个体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第二部分则是公众的成功,如何从个体的独立走向群体的互信互;而第七个习惯则是要求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寻求更多的成长。简单说七个习惯为:

  积极主动

  那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羞耻吗?或许会,因为也许你要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而是在空等机遇垂青。当看完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时,有一种心得很简单:不用等往前走了那么一大段路再来扼腕回首,现在就该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机会。

  在学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遵循原则,沿着上一棒传递的方向:学会自我领导、清晰个人使命。

  列一张使命宣言、定一个生命中心,这是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响不停的电话铃声,回不完的电子邮件,理不清的来龙去脉。作者在书中画出了四个象限,提供了六标准和四步骤,指明了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告诫说要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这些读者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积极主动添加成长动力,自我领导指明成长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长重点。当培养出前三个习惯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也就从依赖走向了独立。

  双赢思维

  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吗?你的"赢"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知彼解己

  人们高呼"理解万岁",是因为还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隐藏在背后。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吗?你的"赢"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统合综效

  我们要双赢,我们开始相互理解,我们该开始协同合作。综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们共同的目标,然后协同研究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时候,1+1就不仅仅是等于2。协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变阻力为助力,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当许多独立的个体抱着双赢的态度,彼此倾听理解,然后协同合作一致努力,他们所产生的向心力将为他们带来公众的成功。

  不断更新

  企业先开发出一个信息化系统,然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完善,最终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的需求。当企业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这一信息化系统再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来满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发展。人生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达成某种成功,画好某个成长的圆,我们又得通过不断的锻炼、磨砺,再为某种成功努力。

  七个习惯是关于个人成长和管理的,这是一般教育里所没有的;七个习惯在于强调品德,让我们以富足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双赢的意识与人合作,以倾听的方式与人交流;七个习惯鼓励人们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为自己建立在原则的目标基础上而奋斗!所以,请,打开这扇“改变之门”吧!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人才。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三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惯:1.主动积极 2.以终为始 3.要事第一 4.双赢思维 5.知己知彼6.统合综效 7.不断更新(还记得低效能人士的7个**惯吗:1、缺席;2、拖拉;3、做无关紧要的事;4、多虑;5、凡事过于消极;6、固执己见,与世隔绝;7、持续信息过剩(行动是最基本的原则,毅力是坚持过程的必要锻炼)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惯。——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

  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惯组成的。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惯,**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Horace Mann)曾说:“**惯就仿佛一条缆绳,我们每天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句话的后半段我不敢苟同,我相信**惯可以养成,也可以打破,但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无比的毅力。

  太空人搭乘阿波罗11号太空船(Apollo 11),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人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在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任务一开始的几英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耗的力量往往超越往后的几十万英里。

  **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想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等不良**性,若是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实现目标。“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我们便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

  **惯的引力,就如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一般,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能危害我们,关键看我们如何运用。不过,**惯或许一时有碍于达成目标,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宇宙万物各循轨道运行,彼此保持一定的秩序,毕竟也都有赖于引力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惯的庞大引力,就能使生活有重心、有秩序、有效率。

  “**惯”的定义

  本书将**惯(habit)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三者的混合体。

  知识是理论性的观念,指点我们“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意愿则是“想做”,表示我们有付诸行动的愿望。要培养一种**惯,这三项要素缺一不可。

  假设我与同事、配偶或女儿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我总是只愿表达自己的意见,从不肯倾听。除非我有心改善人际关系,设法了解正确的待人接物之道,否则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必须聆听。即使知道了,也不见得明了该“如何”去倾听。但知道应该聆听,也懂得倾听的技巧,还远远不够。除非我真想听、有这个意愿,否则依然无法养成**惯。因此**惯的培养需要这三方面的配合。

  前面曾提到,要提升自我必须先从思维着手。思维一旦改变,对外界的看法自然不同,而且又会回过头来影响自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从“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进行努力,突破旧有思维的束缚,使个人与 人际关系都能更上一层楼。

  改变**惯的过程,可能很不好受,毕竟**以为常的事物,比较能给人以安全感。但为追求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暂时牺牲眼前的安适与近利,也是值得的。

  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所换来的果实,将更为甜美。

  成熟模式图:成长三阶段

  本书所提出的七个**惯是相辅相成、一气呵成的。借着培养这些**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由依赖而独立,再由独立进而互赖。

  人类在幼年时期必须完全仰赖他人,经由长辈的引导与养育而成长。但随着光阴的流逝,我们日渐独立。生理、心理、情感与经济能力等方面,都不断成长,直到有一天终于能够完全自立。

  但这并不表示成长就到此为止。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宇宙万物唇齿相依的关系。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整个大自然共享着一个生态体系,个人无法离群索居。大凡人类较高层次的心智活动,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就是明证。

  由婴儿以致于**,是人生必经的历程。只不过成长涵盖许多层面,例如生理上发育完全并不意味着心理或情感同样成熟。相同地,生理上有缺陷,也不代表心理不成熟。

  所谓 “成熟模式图”(maturity continuum),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1、依赖(dependence)期: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于你。

  2、独立 (independence)期: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3、互赖 (interdependence)期: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前程。

  依赖心重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成功。

  如果生理上无法自立,例如身体有残缺,便需要别人的帮助。假使情感不能独立,价值观与安全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一旦无法取悦别人,个人便失去价值。若是知识上无法独立,就得依赖旁人代为思考, 解决生活中的大小问题。

  相反地,生理上独立的人可以畅所欲为;心智上独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抽象思考、创造、分析、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情感上独立的人能够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毁誉。

  由此可见,独立比依赖成熟得多,不过独立并非个人成长的极致。只可惜当前的社会价值观将独立奉为圭臬,大多数励志修身的书籍与文章都过分强调独立,仿佛沟通、团队精神并不重要。其实这多半是对依赖观念的矫枉过正,为避免受制于人而反抗。

【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05-1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2-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优秀读后感04-2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读后感范文04-30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01-10

好书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01-1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5篇02-18

2016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12-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