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真话巧说》读后感

时间:2021-01-11 14:58: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真话巧说》读后感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到微博上围观别人干仗,有时候看不过眼,他就参战了。但多数时候没什么结果,除了憋一肚子气。他跟我吐槽,说某些人太脑残了,实在忍不了。我笑他,你明知跟他们论战不能赢,何必下场呢?这本身是不是一件很傻的事儿?

《真话巧说》读后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对于事实的理解不一样,换句话说,很可能论点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没有聚焦事实。马克·墨菲在他的新书《真话巧说》当中,提出了FIRE模型,可以用来解释网上约架无胜者的逻辑。

  所谓FIRE,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Facts(事实)、Interpretations(解读)、Reactions(反应)、Ends(结果)。顾名思义,我们会先注意到一些事实,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推理来解读它,接着就会有情绪上的`反应,最后我们会期望想要的结果。想想你是怎么跟人吵架的,虽然事实在那儿摆着,但是解读不一样,接着情绪就可能天差万别,一个喜气洋洋,一个垂头丧气。显然,接下来的双方都想要对方认同自己,于是一地鸡毛,冲突就是这样升级的。

  我们大脑对于事实的解读和反应让我们活到今天。比如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战逃反应,遇到东北人问“你瞅啥”,你就要判断一下,要么怼他“瞅你咋地”,要么直接跑掉。这让我们脱离险境。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脑并不总能察觉事实和解读之间的差异。

  马歇尔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指出,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区别观察和评论。所谓观察,就是客观描述。比如你是单位HR,一位同事今天迟到了半小时,这已经是他本月第三次迟到,如果说观察,你会说“小李,这个月你已经迟到三次了”,但是很可能你会直接怼小李“你怎么总迟到呢”,这个就是评论。小李解读后的反应可能就是心理抵触,我只不过迟到三次,怎么就“总是”了?再说了你知道我因为什么才迟到的吗?这下很容易就吵起来了。

  因此,有意地觉察事实和解读,是平息战火的第一步。墨菲给出的方法是,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在大脑里过一下FIRE模型,把事实、解读、反应和结果放在四象限里,然后把事实说出来。老祖宗教导说,要三思而后行,三思不是反刍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工具帮助自己超越大脑的局限。

  当然,这样做开始可能不习惯,你会觉得,这样太累了,可是不消几次,你就能掌握它,它所带来的真相谈话将让你轻松掌控局面,达成沟通效果。这不也是你的初衷吗?

  如果在脑子里想费劲,还可以试着画在纸上,烂笔头更可靠。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遭遇暴力沟通的时候,比如别人激烈地批评你,这时候FIRE模型可能让你跳出解读-反应-结果的循环,免受任何主观判断和负面信息的影响。在脑子里过一下模型,你就能聚焦在事实上。这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这个好工具,大家不妨用起来。

【《真话巧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面试“麻辣问题”巧回答04-02

巧对歇后语作文02-25

会计科目巧记方法04-20

面试常见问题巧解04-29

如何巧过英语面试关04-03

出租厨房巧生财的创业故事09-22

职场新人必备的巧词妙句03-20

中考作文应该如何巧拟题记02-06

女性面试敏感问题的巧答06-08

巧记商品编码(顺口溜)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