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1-02-20 13:40:3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范本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点,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城市各项工作的落脚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人口急剧增加,对做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进一步增强文明社区创建意识,加大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度,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我区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范本

  一、我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大力协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抓载体,文明社区创建内容不断丰富

  1、举办“龙津文明风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2007年3月23日东城街道办事处在街心广场拉开了我区首个“激情广场大家唱”的序幕;2008年3月份西城街道在西安社区广场启动了全区第二个激情广场——“龙津文明风激情广场大家乐”,参与的市民每晚达500人以上,激情广场还结合当前形势和中心工作,举行了“‘迎、讲、树’共同行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先行先试’——东城专场”等各类的大型活动20多场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2008年7月份,在东风社区建成我区第三个激情广场——“东城社区文明风”马头宫激情广场。在马头宫内还设立了“知荣明耻、廉政文化、精神文明、科普宣传、计生卫生”等六块大型宣传板块。

  2、开辟《龙津社区文明风》电视专栏。2008年初,区委文明办与龙岩电视台联合在《百姓视点》栏目中开辟了《社区文明风》电视专题栏目,每周播一期,把发生在社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和不文明现象,通过电视专栏反映出来。同时,将全年56期的播出稿件汇编成“龙津文明风系列丛书——《百姓故事》”,发放到市民手中,以此弘扬社会新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创办“龙津文明风爱心超市”。 东城街道社兴社区于2007年3月创办了首家“龙津文明风爱心超市”。2008年,中城街道、西城街道依托米兰春天也相继建立了“爱心超市”,有效地把社会零散的慈善资 源整合到“爱心超市”这个平台上来。在媒体的广为宣传下,党员干部、社会各界及居民积极参与,掀起了献爱心捐物品的热潮。

  4、开办“龙津文明风绿色网吧”。东城街道开办的“小太阳绿色网吧”,主要面向社区6-15岁的未成年人开放,采取会员制,聘请有关课外辅导员予以指导,并在网络终端安装了封堵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绿色网吧”营运以来,开展了网上读书、网上智力竞赛、绘画等活动,并聘请相关专业老师为孩子们上课,有效地引导和熏陶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成为一所真正属于未成年人的精神家园。

  (二)创特色,主题社区创建格局基本形成

  “一区一重点、一区一特色”是我区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思路。在把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环保、涉台教育“六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的同时,我区开展了创建“主题社区”活动。

  1、创建“温馨型社区”。东城街道在“社区1+1互助活动”(即社区居委会之间结对互助、党员干部与困难居民结对互助、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结对互助、辖区单位之间结对互助)的基础上,以“亲民情、排民难、解民忧”为宗旨,开展“关爱弱者,情暖社区”阳光工程活动,组织辖区文明单位与30个下岗职工结对帮扶,创建“温馨社区”。

  2、创建“学习型社区”。南城街道根据辖区内公德馆、图书馆、文化宫等教育、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学习型社区”为主题,命名一批学习型基地,建设兴晖社区文明画廊等教育阵地,创建“姐妹书屋”等学习型组织,举办一系列的理论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努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3、创建“诚信型社区”。中城街道根据辖区商贸活动活跃、市场商店多、消费者集中这一特点,以“诚信社区”为主题,重点建设诚信商店,诚信单位,诚信市民三大诚信体系,联合工商局,着力开展“3.15”维权活动,以讲座、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增强信用观念,规范行业行为,树立诚信形象。

  4、创建“文化型社区”。西城街道依托辖区内各类场馆,体育中心、闽西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广场各类社区的活动场所,以“文化社区”为主题,以“健康生活每一天”为理念,组建社区文体队伍、业余剧团,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庭院文化等文体活动。并组织召开“企业文化创新”理论研讨会,探讨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二、现阶段影响和制约文明社区创建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我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相比,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相比,与先进城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社区职能不清晰,“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达”。社区居委会本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无形之中都把社区居委会当成自己的“腿”来驱使。“上面千条线,下穿一根针”,由部门下放到社区居委会的事十分繁杂,如禁毒、防盗、防火、治安巡逻、民事调解等都是社区居委会日常所要做的。据调查,有的社区内挂的牌子多达20多个。最为头痛的是名目繁杂的报表、台帐。有的一项工作要建几本台帐,有的一件事要在几种台帐上重复登记,有的项目繁琐难以统计,居委会有时只好采取“糊”的办法,用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许多部门的工作任务下达社区居委会,工作力量和相应的经费却没下去,“重心下移”成了任务下达。

  (二)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办公经费少,没有精力,也无积极性来创建文明社区。目前,新罗区各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是根据省财政厅的规定每年下拨补助5000人以上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1万元,5000人以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8000元,而绝大部分社区每年的电话费就要5000元左右,还要支付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的费用,办公费就所剩无几了,其他如宣传、订报等都靠工作人员自己解决。由于经费短缺,根本无法支付正常办公费用,各种社区服务设施、办公用品无法购买,各种福利活动和文化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报酬也明显偏低,社区居委会主干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700元,一般委员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500元。因为太低的生活报酬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太少的办公经费也无法应付日常工作开支,所以各居委会为补充报酬与经费不足,普遍搞经济、创收入,难以专心致志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

  (三)阵地建设薄弱,活动场所不足,制约社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区管理服务压力逐年增加,社区服务用房尤其是社区办公场所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社区“无址办公”普遍存在。目前,新罗区现有45个社区居委会,但因历史原因和所处地域不同,45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的情况也有很大区别。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的有12个社区居委会,其中6个无办公场所,6个系办公场所面积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大部分社区办公场所狭小,文化娱乐、市民教育等无法开展。

  (四)社区资源共享无法实现,单位无积极性。各街道社区都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资源的现象,社区资源共享较困难,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开展难度加大。辖区内的企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文化站、室、场,行政隶属方面的不同和资金投入的多元性,造成了社区无支配权,一些场馆还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但有些单位以安全、设施维修经费开支大等为由,拒绝资源共享,缺乏共享共建的意识。

  (五)文明社区的创建意识越来越淡化。大部分由村改居的社区居委会,虽然资金较充裕,但农村观念浓重,社区意识不强,“城中村”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居委会更注重打造创建文明村、中国特色村,不愿创建文明社区。而由纯居民组成的社区居委会,苦于没有财力,经费不足,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更无创建积极性。此外,被计生、综治一票否决的社区越来越多,如在第十届省级文明社区评选中,我区推荐4个社区表彰,结果北龙社区、北门社区、红梅小区等三个社区被市计生局否决,社区的计生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文明社区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创建的积极性越来越淡化。目前,我区省级以上的文明社区寥寥无几。

  三、新形势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加大投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把社区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搭建社区为民服务平台。在解决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时一定要有前瞻性,力求5--10年不落后。其次,积极与社会建设项目相结合,采取政府优惠一点、财政投入一点、开发商赞助一点、部门集资一点等多元投资的办法,加快社区硬件建设。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改造同步进行,有效解决社区办公条件和居民活动场所,使社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开拓创新,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队伍。一是引入竞争机制。将原社区工作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中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二是选调优秀干部到社区任职。也可采取公选的办法,把那些有志社区事业的优秀机关干部调配到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可保留在原单位不动,让他们在最基层锻炼成长,这样既能解决社区人手少的问题,又能培养一批干部。 三是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建议制定《社区干部职业化实施方案》、《社区干部培训规划》、《社区干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集中培训、分期轮训和经验交流,不单纯传授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把目标定位在提高素质和工作水平上,注重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最新颁布的相关政策、社区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社区领导力发展等等。

  (三)完善机制,落实社区建设经费。近几年来,我区社区建设经费有限,制约了社区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将社区建设资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做到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吸收社区资金和民间资金发展社区建设事业;二是各级政府的计划、财政、建设、劳动等部门要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的立项、资金、用地、劳动力等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优先解决;三是各级党政领导都要重视和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关心居委会干部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工资、医疗、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各种社会福利待遇问题。

  (四)加强管理,切实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事实证明,抓文明社区创建,一靠教育,二靠管理。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加强社区管理上,建议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此次社区调研,我们了解到95%的`群众对到处乱写乱贴小广告、93%的群众对养宠物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反映强烈,87%的群众对随地乱扔垃圾,高空抛物表示强烈不满;另外,对破坏公共绿地、占道摆摊设点,违章搭盖,随意燃放鞭炮,随处发放药品、保健品小报等类似问题,也有70%以上的群众意见纷纷。因此,要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对上述现象进行处罚,并明确职能部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营造安宁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五)发挥优势,坚持不懈抓好共建。“好在共建,贵在坚持”是公认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新的形势下,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坚持不懈地抓好共建:一是经济共建。要彻底打破过去“直属直管”、“条块分割”的状况,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共建成员单位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场所设施上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环境共建。要促进社区软硬环境与居民素质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发挥辖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各共建单位共同兴建基础设施,搞好绿化、美化,共同建设卫生、整洁、优美的社区;三是社区服务共建。要充分发挥社区各单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动员社区共建单位力量,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为拓宽服务领域打好基础;各共建单位要积极扶持社区服务的专、兼职队伍,帮助他们拓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服务向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

  (六)分类指导,树立一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发挥优势,创出特色。要建立完善社区工作的创建标准和考核细则,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促进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各社区要因地制宜,学会“量体裁衣”,根据各自社区的特点,把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创建形式和内容上求新求活,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特色,形成一批学习型、科普型、数字型、环保型、无毒型、敬老型、创新型、双拥型等各具特色亮点的示范型社区,用特色优势打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亮点和品牌,真正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助推器”。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范本】相关文章:

社区调研报告范文04-12

新型社区调研报告11-14

社区义务家教工作调研报告12-25

社区少先队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2-22

社区服务调研报告05-11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2-05

社区卫生服务调研报告01-27

关于社区环境的调研报告12-21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05-19

第二学期社区义务家教工作调研报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