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学生审题产生障碍主要表现调研报告

时间:2020-12-16 19:12:5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学生审题产生障碍主要表现调研报告

  审题是解题的开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解题过程的正确与否.而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审题这一初始环节中有所体现.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地从学生心理倾向中分析出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一下学生审题中产生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学习困难的做法与体会.

学生审题产生障碍主要表现调研报告

  一,粗心大意引起结果出错------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题目中,学生不是没有掌握加减法计算法则,而是仅凭直觉,一眼看出5.49与4.51可以凑十,于是动起笔来一挥而就;导致结果出错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与学生审题时缺乏细心,耐心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引导学生数学审题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审题中,要教育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细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题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轻信自己的经验与直觉;尽管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思维却丝毫不能简单化,从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错误——增加生活数学知识的积累

  例:张师傅把一根长120厘米的自来水管锯成6截,每锯断一次需小时,张师傅共用了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植树问题"类的应用题.如果学生阅历不够丰富,解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少学生对张师傅只要把水管锯断5次,就能锯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无法展开,错误列式为×(120÷6)也就见怪不怪了.

  帮助学生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弄清事理与算理,有助于克服学生解题时的心理障碍,提高解题能力.由此及彼,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处处留心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丰富并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登上五楼,实际上只需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把一根管子锯成4段,实际只需锯三次;钟敲10下,实际一声与一声的间隔只有9次.……随着对生活中数学算理的感知,以及这些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正确审题,分析与解答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手段单一引起思路狭窄——学会用线段图启发思路

  例:商店里运来一批红,蓝墨水.红墨水占总数的,如果把40盒红墨水换成蓝墨水,蓝墨水则占总数的,红墨水,蓝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学生在审题中习惯于从问题与条件中苦苦寻找联系,探索思路,却从不愿意借用线段图进行审题分析,认为用画线段图费时费事.这种单一的审题手段,势必引起思路狭窄,在碰到上面这样的题目时,这些学生就出现了审题障碍.我从"人需要各种营养成份,才能健康生长","战士需要各种武器,才能打好胜仗"入手,启发学生:我们只有把握各种审题手段,才能打开解题思路.并指导这些学生学会用好线段图,分析解答应用题.借助线段图表示出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对线段图的观察,感知中发现:调换后蓝墨水多的40盒与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红,蓝墨水的总盒数.这样,学生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晓事理,明算理,悟转化,很快把握了数量关系,理顺了解题思路,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借助线段图与其它手段参与审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四,迁移障碍引起思路中断——把握课题类化的规律

  例:修一条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队工作效率比乙队快百分之几

  这条题目中具体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给出两队的工作时间,却要比较工作效率.许多学生认为条件不完备,思维陷入困境,思路难以为继.其实,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能从"工程问题"这一思路去思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事物统一起来,这就是进行课题类化.而这种类化首先体现在审题阶段.把握知识迁移和课题类化的规律,我们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既然"路程÷时间=工作效率",本题中隐含的抽象的工作总量"1"分别除以甲,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与,在此基础上,再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的应用题,再也不是难事了.

  五,心理习惯引起思维定势----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绳长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这根绳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就犯下错误,多数同学都是因为心理习惯,思维定势造成的.受"是条件都得用上"的思维定势影响,不少同学做成了176-68-75=33(米).为将学生这次出现的错误经历转化为他们认知方面的财富,我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转化思考:"这根绳为什么会短""能否把比原来短的米数"换种说法当学生悟出"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后,我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诸如:"比原来少多少钱"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钱",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启发学生对"一根绳长176米"这一多余的条件进行再认识,消除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学生在学习领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六,指向错误引起思维障碍-------提高善抓题目关键的能力

  例:某汽车厂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产160台汽车,后10天每天生产150台汽车.结果超额完成300台.这个厂上半月生产汽车多少台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计划生产任务的一半"上苦思冥想,以为一定要求出原计划生产的台数,这个题目才能解决.却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聚焦点转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实际完成的台数中,去掉超额数,就是原计划生产的一半.只要找准方向,抓住关键,转化思想与方法,所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审题中善抓关键,把握重点,选准角度,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能有助于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审题,解题的能力。

【学生审题产生障碍主要表现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人才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10-19

见习学生的调研报告06-30

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报告05-14

大学生诚信调研报告12-08

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10-25

有关大学生调研报告01-30

大学生消费调研报告02-03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04-29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