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绍兴县10月高中教学调研报告

时间:2021-05-06 18:04:2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绍兴县10月高中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10月15日至10月31日,我们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对全县各普通高中进行了教学调研。本次调研活动主要为了解我县各普通高中教学现状,推动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特别是针对2009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新课程高考方案,综合学科实现浙江省首次自主命题的新形势新情况,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复习模式,提升高三复习教学效率。本次教学调研充分准备、认真展开,取得了预期目标,并在各校领导、老师、学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就本次调研情况,结合10月25日县高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形成本调研报告。

绍兴县10月高中教学调研报告范文

  一、调研的基本经过

  本次调研活动按华甫中学、豫才中学、越崎中学、鲁迅中学、轻纺城高级中学、鉴湖中学和柯桥中学的顺序进行,历时7天,对我县高中教学基本状况,特别是高三教学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本次调研在统一的时间内,由县教师发展中心高中教研员分头进行,因公未能及时参加调研的教研员则另行安排时间进行。调研按“听课评课—交流探讨—调查分析—反馈建议”的程序进行。各学科教研员按教师发展中心统一部署,基于对新课程、新高考的理解,基于对湖州中学、学军中学等省内名校考察心得,基于对各校实际情况的理性分析,或深入课堂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或指导备课组建设以提高集体备课效能,或调查作业布置批改情况促进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做到态度积极、认真负责、注重实效。

  本次调研活动得到相关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配合。各学校主要领导对调研充分重视,按要求排好课务,组织好师生,亲自率领相关人员参加反馈会。各校教师认真对待调研,在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为调研提供了全面而真实的依据。各校学生展现了良好的学风,认真配合调查问卷,在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方面为调研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探讨的主要问题

  1.关于高三教学的组织。针对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新高考方案,我们各高中将如何结合自己的情况实施分类教学?IB课程、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如何进行?在高三各学科复习教学中,采取了怎样的模式?是否吃透了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选用了哪些资料?结合近年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在提高复习效益方面,特别是在学科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哪些合理的教改措施?这些问题均事关本届高三教学的大方向,且为许多学校迫切需要求解的方程,是本次调研的主要话题。

  2.关于集体备课的效能。在我县高中备课组建设基本规范化的背景下,我们各高中是如何进一步规范备课组建设,改进备课组运作模式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备课组工作的?规模比较小的学校、学科是如何基于学科建设创新教研机制,提升集体备课效能的?备课组建设作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规范化基础上创新备课组工作机制又是后阶段备课组建设的重心,对各校各学科备课组工作情况的探讨是本次调研的重要目标之一。

  3.关于教学常规的落实。在确定教学常规建设作为我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工程背景下,各校是如何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各学科教师是如何执行的?规范化程度与实效性如何?在具体操作中遭遇到怎样的问题?教学常规做细做实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核心环节,更是教学过程监控的重要指标,通过交流、听课、检查和学生调查了解各校各学科各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分析解决相关具体问题是本次调研活动的重头戏。

  4.关于课堂生态的改善。在主张教师角色向“研究者”、“帮助者”、“促进者”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各高中就课堂生态的改善作出了怎样的努力?提出了怎样的措施?开展了怎样的活动,我们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弘扬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我们各个层次的学生是否能在每节课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速度(学习时间)、收益(学习结果)、安全(学习体验)是构成课堂效益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体验又是其灵魂。通过听评课促动教师在“情境”、“协作”和“会话”三个层面营造平台,改善课堂生态是本次调研的重要目的。

  5.关于有效教学的突破。抓好抓实突破口,是盘活课堂,推进有效教学的关键点。各高中在推动有效教学方面的措施有哪些亮点?我们各学科在课时中心策略、学科边界拓展、生成性教学组织上面有哪些富有成效的做法?我们各教师在情景化教学、跨学科综合、作业讲评等具有实验性质的课堂教学是如何组织的?针对学校、学段、学科的实际,找好抓实突破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解套举措,也是我们县教师发展中心、各学校领导、教师着力解决的命题,了解、研究、推广一些具新意、有实效、可持续的做法是本次调研活动的重要使命。

  6.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源头措施。新学期,我县各高中在教师培训上有怎样的特色?针对不同年龄、学段、学科教师培训的工作有怎样的创新与发展?教材教法培训、省新课改巡查及相关考察学习的成果是否在校本研训中得到了反映?“教师即课程”,如何使教师大面积地提高课程理念、学科思想、教学能力是学校工作的基本面,也是我们县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的着力点,深入了解教师教学现状,分析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专业发展规划是调研的基本任务。

  三、形成的相关共识

  1.要合理组织高三教学。一是要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分类教学。要以我县近年高考各类统计数据为基础,切实引导学生及其家长理性评估,合理选报,以便更好实施分类教学。特别是针对尖子生的培养,不但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更需要成立类似保苗工作小组的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鲁迅中学和柯桥中学相关学科教师的合力,确保尖子培养有新的突破;更需要建立尖子生培养工作档案,为我县尖子生培养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是要加强教学监控,充分注意学生的心理疏导。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意见是我们高三复习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遵循课标和指导意见的现象十分突出,这种盲人骑瞎马的现状令人非常忧心。我们建议各校要为所有教师配备整套课标和指导意见,特别是针对未接触过新课程新教材的高三教师,必须及早地、持续地、反复地、甚至一对一地开展新课程、新课标、指导意见、新教材的通读性培训。资料选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省教研室编写的《高考总复习导引》丛书是目前唯一遵照教学指导意见的复习用书,目前只有个别学校个别学科得到充分运用,建议各校要引起充分重视。学科期刊和网络资源要充分利用,新思考网、、省教研网学科博客要引起充分关注。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状况更是有效学习的上位因素。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加强整体管理,切实注意学生心理疏导,尝试有人道的`教育;要努力营造“优秀生带动—中等生跟动—后进生促动”的合作学习良性循环圈,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是要正确处理好IB模块与必修模块和IA模块的关系,把时间化在刀刃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IB模块在高考中的地位缺乏清醒认识,在IB模块上花的精力过多,直接影响了必修和IA的复习进度。IB模块只占总分的7.4%,对大部分一类学生讲,其区分度也不大。至于其与必修或IA的相关度,也要基于近年新课程实验区高考题中的比例而估算教学的大致成本,比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教学就需要有一个必要的时间量限制。在IB模块的选择上,教师一方面要通读教材避免先入为主的误导,另一方面也不能单纯以己学科出发衡量,而是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历史学科,《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固然与必修部分联系紧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却与其它学科联系紧密,且更能引发学生兴趣。

  四是各学科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模式。要吃透各类培训、考察、研讨会的精神,在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基于学科建设成果,探求出轻负高效的新课程高考复习模式。要着力研究新课程,既不能回复过去老路又不能脱离改革实际,须在巩固高一高二课改的基础上,力求在学生、教材、课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树立考查认识社会、理解现实的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新考试观,把知识迁移能力培养放到重要地位;从中学课程的实际定位出发,以新材料、新情景入手,多渠道、多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语言运用、解释和评价、实践操作等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用多元化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意识与能力;从科学人文角度把握时代发展特点,以社会实践为原点,掌握理解时代发展的思维方法、构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要着力研究全国及课改实验区新高考题目,针对学科内深挖、学科间联系、研究方法渗透、学科观和教育观更新等趋势,教师在备课中,要把时间放在这四个方面,正确实施课时中心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2.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益。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推动课堂持续改革。要以差异的观点促进人的发展的高度,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形成以“唤醒”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文化。不但要促进整体质量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个体的进步。不但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更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现代公民的美德。

  二是要改革课堂呈现方式,张扬学生主体性。无论从人学角度、课程角度,还是教学角度,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要凸显教学的生成性。教师主要通过改革课堂呈现方式,特别是在“情境”、“协作”和“会话”三个层面营造平台,来实践其“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基础越是不好,学习积极性越是不高,越需要“布白”,越需要“等待”,越需要“互证”。

  三是要做到目标清晰可控,教学策略优化。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是我们的最低纲领,我们要研究教学方法,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落实其中的“行为动词”;近年全国卷和新课程高考题则是我们的最高纲领,我们要加强高考题的研究,正确把握我们教学的边界。如果说,我们在高一高二主要解决“行为动词”的落实,主要是策略问题和技术问题,那么我们高三就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整合、高考新题型的诠释、社会现象的把握和审题表达的训练,主要是观念问题和知识问题。我们各个学科各个学段,要采取课时中心策略,以能力立意制订边界清楚的教学目标,并以多元合理的教学策略来达成。要做到目标清晰可控,还要基于学生实际:要把准学生的知识基础,实现对症下药,降低教学成本;要预设各种层次性问题,实行赏识性的、内化式的、反馈式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对课堂充满信心抱有期待,从而提升教学目标。

  四是要提高学科能力的培养。高中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我国近三十年来社会变迁而实施的重大教育举措,其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创新型人才。而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学科知识,学科能力依然是高考的核心能力要求。学科能力培养要基于中学课程实际,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在情境、合作、对话中实现。语文科和外语科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政治科和历史科在很大程度上要关注对问题的解释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而对理科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如数学科的运算能力、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关问题的能力;物理科合理解释实验现象、提出实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提炼物理模型、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化学科的迁移、重组、转换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复述实验现象、剖析实际问题、选择解决方案的能力;生物科的观察实验现象、表达实验结果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在学科能力培养上,我们在要新课程为导向,融入公民教育价值观,体现学科发展方向。

  如我们在历史学科评价能力培养中,就要改变重评价、轻解释的倾向和重精英评价、轻学生评价的习惯,逐步在文明史观和公民教育观导向下,实现载体的多样性、解释的多通道、评价的多元化。在学科能力培养上,我们还要按照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的时间段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女生,学科内深挖则适宜在高三后阶段并在基础较好的学生中的开展,审题与表达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反馈式评价或案例式分析的方式进行。

  3.要充分重视教师发展。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类培训考察的作用。各校要建立跟踪机制,促使教师吃透各类培训、考察、研讨会的精神,收集、利用好课件等相关资源,使教师在交流中成长。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与各校各学科联系,在信息、资料、研究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科领导的作用。

  二是要务实有效地创新校本培训。在教育策略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得到充分重视的同时,学科及其相关知识也因新教材大幅更新、新课程高考学科内深挖和学科间拓展特点而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在知识结构、生活体验、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存在较大的欠缺的青年教师群体,教学的技术性问题,特别是教学内容的阐释、教学行为的规范、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是第一位的,大量做题、与学生同步测试仍是一个必要的选项。目前,许多教师囿于原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路径依赖,囿于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学术成果的理解尚未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出现了对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新教材把握的严重偏差,要摒弃不变应万变的落后意识,通过通读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和高中教材,特别是要通读不纳入高考的IB模块教科书,以利于对必修和IA教材的更好理解,特别是针对高三部分教师没有新课程、新教材的经历,可以到高一高二执教跨年段的同课异构活动,以更好地对高中新课程知识体系的把握。另外,各学科教师要尽量翻阅初中教材,以利于对学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学科组是一个学科带头人引领下的学习型组织、专业性团队,各学科要充分发挥课程理念新、高考研究透、教学实践积极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切实改变目前部分学校部分学科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鲁迅中学、柯桥中学要就尖子生培养的策略进行共享,学校规模小、学科人数小的,可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发展中心要发挥必要的协调作用。整体实力较为薄弱的学科,则要特别加强与教师发展中心和兄弟学校的联系。

  四是要实现学校管理方式转变。由行政领导向课程领导转变、由管理制约教师向服务促进教师转变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标杆,也是本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自由是人性完善的核心力量,成熟的学校管理,必须以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获得自由为前提。要在尊重教师的专业自由和培养学生的精神自由两个基本点上,实现以培育人的自由精神为基本导向的课程领导模式,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

  4.要加强对教学的管理。

  一是要加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要进一步科学规范,要运用指标杠杆,点线面结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成绩提升。要化大力气进行备课上课,要遵循教师发展中心三易其稿而成的《教学常规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要吃透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要正确合理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盘活课堂,实践有效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检测、听课评课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是布置作业的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是批改的条件,杀伤力特别大的理科作业务必全批全改,见效缓慢的文科则要克服随意性并且要有一定量的面批。在现行统考、月考基础上,要稳步推进周练,采取针对性命题、限时练、当场收、及时改、及时评等手段,把以周练为主的考试检测作为推动阶段性教学的重要举措。要尝试运用观察点的方式推行听课评课活动,使听评课活动成为运用微格研究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学生有效学习的倒逼手段。

  二是要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师发展中心从教育共性的层面已出台了具有操作性的意见,就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一些刚性的要求和柔性的建议。各校既要通过教科研的诠释和行政的推动来贯彻落实好,又要广泛动员教师参与,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完善该制度,并使该制度的完善过程成为师生参与、理解、拥护教学常规管理的过程,从根本上强化该制度的生命力和激励作用。

  三是要加强备课组建设。要正确区分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把教学资源库建设、测量评价的研究、课堂的微格研究、学情案例分析作为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采用“分工—合作”、“主导—参与”、“参与—互动”等不同模式的,类似项目攻关的行动加以展开。要重视对新课程新高考的研究,对新课程高考体现的本质、特点要进一步研讨并找寻对策,特别是对情景化教学、跨学科综合、作业讲评等具有实验性质的课堂要进行课例分析和逐步推广。有一个好的备课组长意味着有一个好的备课组,应当重点培养备课组长队伍。要发挥好备课组检查与考核的功能,要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备课组,在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要有各不相同的侧重。

  四是要统筹配备高三师资队伍。要吸取今年许多高三教师没有经历或完整经历新课程新教材的教训,各校要及早布局、统筹安排高三师资队伍。高三部分教师的课标、教学指导意见和教材的培训要成为当前高三教师培训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