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报告

时间:2021-06-16 15:35:3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报告

  创新人才培养亟需教师的教育创新。创新能力疲乏、创新人才缺乏长久地成为民族之痛、之悲。教育领域是新时期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地,教师职业因而承载者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只有创新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择之路。

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报告

  20xx年4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联与搜狐教育开展了20xx年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这一涉及基础教育中,教师创新观念、创新活动实际水平、需求与动力的调查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012名一线教师的参与。其中,男教师2248人(74.6%),女教师764人(25.4%),来自城镇公立学校的教师占51.7%,城镇私立学校占3%,农村学校占45.3%。大学本科学历者占65.9%, 大专学历者占26.9%,研究生学历者占2.4%,高中学历者占3%,中专学历者占1.8%。教龄少于一年的教师有0.9%、1—4年者占1.6%、5-10年者占5.4%,10-20年者占27.7%,20年以上者占64.3%。

  教育评价考核方式改革是教育创新亟待解决的

  此次调查表明,大部分教师在认知上认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创新的效能感普遍较低。仅有16.3%的教师认为“就我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创新不是那么急迫”,说明教师普遍感受到教育创新的迫切性。然而,仅有18.7%的教师认同“我现在的教学工作亟需教育创新”。这似乎与上一题的问答相悖,可能是由问题本身带给教师的主观感受差异造成的。“就我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创新不是那么急迫”可以理解为较少地感受到外部压力,而“我现在的教学工作亟需教育创新 ”侧重于个体渴求。按此理解,在呼求教育创新的外部环境下,教师对于创新的个体渴求仍十分低。有接近半数(47.8%)的教师认为“在现有教学任务下进行创新,我认为十分困难”,超过一半(57%)的教师认为“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教育创新很难产生实质性的结果”。仅有15.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创新观念已经成体系。

  同时,此次网络问卷考察了教师对教育创新的理解。在教师的创新观念的构建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评价考核方式改革”(72%)、其后依次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57.2%)、教学方法改革(32.4%)、课堂改革(24.1%)、课程改革(21.5%)、其它(1.7%)。

  这说明,教师创新的各方面内容在教师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教师对“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视很有可能是受去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的影响。教学理念作为支撑教师进行教育创新的活泉很自然地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因为最易着手而受教师关注程度高于课程改革与课堂改革。

  农村教师对教育创新诉求强于城镇教师

  面对反映教师创新效能感的四个问题,城镇教师、农村教师的回答有明显差异。城镇教师更多地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可以进行创新”,创新敏锐度高于农村教师。农村教师则较少地感受到“在现有教学任务下进行创新,我认为十分困难”的教育创新难度。这可能与农村教师工作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自主安排教学工作的自由度相对充裕,但落后的硬件条件难以支持创新性教育活动有关。在对教育创新的思考上,农村教师明显弱于城镇教师。农村教师较少地认为“我经常思考教师创新,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城镇私立学校教师创新信心明显强于公立教育系统教师,表现为较少地认为“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教育创新很难产生实质性的结果”。

  就创新紧迫感而言,城镇教师与农村教师也存在显著差异。农村教师个体的创新需求——“我现在的教学工作亟需教育创新 ”强于城镇教师。城镇私立教师较城镇公立教师与农村教师创新的外部压力更大,仅五分之一的城镇私立教师认为“就我目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创新不是那么急迫”。在此方面,城镇公立教师与农村教师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农村教师对于教育创新的需求呼声更高、更强烈。新课改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普遍感到难以适应。新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都市感与乡村生活距离遥远。农村教育长期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而农村教育基础薄弱、资源缺乏的现实条件更容易萌发农村教师个体层面的教育教学创新。小规模学校组织灵活,更容易发挥出制度之外的改革活力。

  拥有5-10年教龄的老师认为教育创新最难

  研究表明,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在反映教师创新效能感的四个问题的态度上有明显差异。具体来看,教龄“不足一年”的教育新手创新敏锐度更高,更多地意识到“教学工作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可以进行创新”,“1—4年”教龄组仍有一半的教师认同该观点。而其余教龄段的教师都较少地认同这一观点。其中,“5—10年”教龄组的教师对“创新之难”表达最为强烈,仅有34%的该教龄段教师认为“教学工作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可以进行创新”。这一结果似乎可以解释为教师与教学工作的“七年之痒”——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疲乏期、困倦期。但教龄“不足一年”的'新任教师创新信心远低于老教师,有85.8%的新教师认为“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教育创新很难产生实质性的结果”。随着教龄增长,教师的创新信心也在增加,当教龄达到10—20年,信心的增长有所未落。这一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创新的实际能力与教师专业熟练度有关。然而,新任教师对教育创新的自主思考并不弱于老教师。有14.2%的教龄不足一年的教师认为“我经常思考教师创新,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高于教龄在10—20年的教师(11.1%)。教龄在5—10年教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自信度最高(25.9%)。

  在另一呈现教师对教育创新认知的维度——对创新需求的紧迫感也存在不同教龄教师间的显著性差异。教龄在“1—4年”的新手教师表达出最强烈的创新渴求,却最少地感受到外部压力。而仅有“10—20年”教龄的教师感受到的创新的外部压力强于个体渴求,其余年龄组教师感受到的两种动力几乎一致。

  课程改革创新是学校教育创新的主要形式

  教师报告的学校层面的教育创新形式依次是:课程改革创新(36.9%)、教研创新(31.3%)、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26.9%)、教育技术创新(25.8%)、教育评价创新(18.9%)、教师专业发展创新(18.1%)。另有17.1%的选择了“其他”。自填的其他内容暴露出教师对于学校层面教育创新的不满,集中于“无创新”、“假的创新”、“学校跟风、盲从”等负面评价。

  教学任务重是教师进行创新的最大阻力

  教师认为“要推动教师创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依次是“日常教育教学任务重(66.6%)”、 “缺乏制度支持(40%)”、“无专项资金支持(31.4%)”、“缺少自主权(26.9%)”、“缺乏理念(24.9%)”、“自身素质、知识、能力的欠缺(21%)”、“缺少主动性(20.6%)”、“其他”(1.5%)(如应试的教育评价机制)。

  物质奖励和晋升是激励教师教育创新的最大因素

  教师认为的“最能激励教师进行教育创新的因素”依次是物质奖励、晋升(52.9%)、促进学生发展(47.9%)、提升教学水平(37.4%)、自身专业发展(37.1%)、学校及上级部门要求(18.4%)、同行竞争压力(11.4%)、其他3.1%。

  减轻工作量是教师认为进行教育创新的重要条件

  对一线教师而言,教师进行创新最需要的支持依次是减轻现有工作量(52.2%)、恰当的激励机制(52.2%)、专家培训指导(33.8%)、理念更新 (33.5%)、提供专项资金(31.1%)、团队支持(13.8%)、定期的教研(12.5%)、校长支持(12.4%)、其他(1.8%)。

  调查时间:20xx年4月8日—4月17日。

【中小学教师创新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调查报告01-27

苏州市企业创新调查报告02-09

关于科技创新的市场调查报告02-23

家乡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调查报告12-21

中小学职业教师心得04-29

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构想论文11-20

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12-31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2-21

中小学生追星调查报告02-07